
釋尊有沒有教佛滅後凡夫,如何得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上)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光台現國,示現十方無量世界,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勝境,令韋提希得見,並選取極樂世界為當來往生的處所,韋提希隨即問: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光台現國,示現十方無量世界,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勝境,令韋提希得見,並選取極樂世界為當來往生的處所,韋提希隨即問: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觀經》是一部釋迦世尊教未來世一切善惡凡夫念佛往生,淨土成佛的經典。「善凡夫」者,包括有能力修定善,如前十三觀所說,及有能力修散善 – 廢惡以修善者,即《觀經》說的三福 – 世福、戒福、行福者,如最後三觀所說,和沒有能力修善的「惡凡夫」。
阿彌陀佛發下三個大願 – 第十八、十九、二十願,經五劫思惟後,在十劫前成就,能夠使十方眾生來生其淨佛國土 – 極樂世界。這三個願的願文有共同之處,皆以「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開始,中間有「至心…,欲生我國」,「若不…,不取正覺」結尾。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下品下生文告訴人們:一個犯五逆罪、平生作惡的人,臨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但他沒法提起正念,只好教他稱佛名才得救,他就不斷地喊着「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即蒙佛以金蓮台來接迎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境界實在太高了,所謂「無為涅槃」,即是佛的境界,是阿彌陀佛以「如是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唯佛所居的處所,如善導大師言…
上文討論過「乘第十九願往生者,必須迴向發願,方可得生極樂」的情况,談及:「我等凡夫俗子把佛法當作人天法來修,把出世間功德當作世間福德來用,欲迴此「少」善根福德,求願往生淨土,必不可也,連「胎生」也無分!」此乃何意?究竟世俗凡夫迴向發願,可否得生?
如上文所說,釋迦世尊在《無量壽經》主動問阿難,引起與會大眾注意「胎生」問題,說明疑信佛智,不乘佛力者(乘第十八願),若憑自力「修諸功德」者 (乘第十九願)或「修習善本」者 (乘第二十願);縱使得生,蓮華未開,仍處於「蓮胎」,又名邊地、疑城、懈慢國等。
釋迦世尊在《無量壽經》末段開說「胎生」文,示意往生極樂世界有兩種不同的出生方法,即化生、胎生。我們所處的世界有「胎、濕、卵、化」四生;「胎生」具有己緣、父緣、母緣,而「化生」只具己緣則可。極樂世界眾生皆是蓮華化生,何以有「胎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