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的涵義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三次勸我們發願往生淨土,並言:「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三次勸我們發願往生淨土,並言:「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觀經》是一部奇特的經典,佛陀說的是奇特之法、不請之法,九界眾生都不懂得提問和請求之法。《觀經》是唯一一部為凡夫而説的大乘經典,教凡夫如何得生彌陀淨土--極樂世界,回到諸佛的大家庭。
善導大師在《觀經》「流通分」立「利益分」,説明韋提希與五百侍女等十足凡夫,「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所謂「未聞之益」,善導大師指出:他們得聞五種未聞之法,而所受未有之益,如下:
釋尊在《觀經》大篇幅講定善十三觀,又講散善三福,但最後付囑阿難將此經的法要 – 好持無量壽佛名,流傳後世!在此「經眼」之前,釋尊總結《觀經》的成果,説明韋提希與五百侍女、無量諸天等娑婆的生死凡夫有見聞之利益。善導大師歸納為「二見五聞」的稀有、奇特之利益。
彌陀本願名號功德力救度的淨土法門,是如來惠以娑婆群萌真實之利(彌陀名號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致使十方世界的眾生,特別是輪迴六道的凡夫,皆得來生其國,入正定聚,必至滅度,證入涅槃,度生成佛,究竟解脫,如阿彌陀佛第十一願言。
《觀經》的韋提希皇后,因不願來生在惡世,見惡人,聞惡聲,故向佛陀請求往生無憂惱處,教以「思惟、正受」等定善觀行,藉「厭苦緣」而欲得見淨土,佛陀光臺現國,又藉「欣淨緣」而欲得生極樂。「見淨土而生極樂」可說是一切罪惡娑婆凡夫的人生目標。
人常問:我應做什麼,或修什麼法可以往生?其實,這些問題只有佛才可以回答,連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不懂得問,又怎敢答!
淨土法門的《讚佛偈》說,阿彌陀佛「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又《迴向偈》說,我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兩偈所說「九品」是否相同?
上文談到,淨土法門是「佛力救度,以信方便,念佛往生」的法門,所以求生淨土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全仗佛力,專稱佛名,否則自局其分,得不到念佛往生的全部、最大、真實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