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變相 – 重慶大足石刻

dazubaodingshanguanwuliangshoufojingbianxiangquanjing_4265816

dazuguanwuliangshoufojingbianxiangzudiao_4265674

dazushikexifangsansheng_4301186

這龛造像亦稱“西方淨土變”,它高8.1米,寬20.2米,深3米。刻像面積16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堪稱全國同類題材之冠。

西方淨土變是佛教壁畫和石窟藝術中常見的題材,是根據淨土宗所奉的淨土三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無量壽經》所刻。

淨土宗是自唐以來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佛教宗派之一,其特點是簡單易行。修學此宗不需通達佛經、廣研教乘,也不需靜坐專修,隻要信願具足,一心念佛, 始終不怠,臨終時就可往升西方淨土。淨土三經向人們描述淨土世界的美好是無以倫比的。《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記載:西方淨土世界以琉璃爲天,黃金鋪 地,蓮花作壤,無五濁之垢染;衆生個個顔貌端正,智慧高明,超世稀有而且壽命長遠康樂無病,無貧富貴賤,無男女生育之污穢,無幼壯衰老之異;他們住着的珠 樓、大寶樓閣,其雕梁畫棟皆由七寶鑲成,裏面四季恒溫;出門有龍拉車、鳳劃船;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羅綢緞,而且衣服飲食,華香璎珞無不應念即至;淨土世界有無量佛光四起,永無黑暗;天樂不鼓自鳴,飛天四處起舞,青雀自由翺翔,事事悉如人意……有百樂而無一苦,故曰“極樂”世界。

由于西方淨土的諸般美好和修煉法門的簡便易行,使淨土法門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自唐以來它便在中國得到特别廣泛的流行,并且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都産生過重大影響。西方淨土變的繪畫和雕刻亦随着淨土法門的流行而風行全國,僅在大足縣境内就刻有多處西方淨土變。

寶頂這龛西方淨土變,在上層刻西方三聖和極樂盛況,下層刻三品九生,兩側刻十六觀,以飽滿的構圖,精巧的雕琢,琳琅滿目的形象爲我們展現了當時人們理想中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盛況。

在七重欄楯的上方端坐着“西方三聖”主像。中間爲阿彌陀佛,其左右脅侍觀音和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專門接引衆生往升西方極樂淨 土,亦稱之“接引佛”。其頭布螺髻,面目慈祥,表情甯靜。觀音是“大悲”的象征,凡受苦衆生,隻要念其名号,皆能尋聲前往拯救解脫。其頭戴化佛寶冠,胸飾 璎珞,顯示出悲天憫人的氣度。大勢至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而得名。其頭戴寶瓶冠,身著天衣,氣度不凡。二菩薩頭頂上方各有十方諸佛并 列,背後有祥雲缭繞,飛天起舞,青鳥翺翔;左右側刻有珠樓和大寶樓閣;在七重欄楯的七根蓮花柱上,各立有一天國樂童,他們或橫笛吹奏,或手持拍闆,或吹箫 擊鼓,共演法音。其形象乖巧,神态專注,似沉醉在優美的天樂意境之中。在欄楯之下刻着圖文并茂的“三品九生圖”。“三品九生”是佛教把往升極樂淨土的衆生 根據其生前行善積德的多少而劃分爲上、中、下三品,每品分爲上、中、下三生,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 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并銘文言:上品皆菩薩,中品阿羅漢,下品全兇惡。上品之人,由西方三聖親自迎入天國;中品之人由菩薩迎入天國;下品之人隻要日 念彌陀,臨終前皈依佛法,經過若幹劫後,于蓮花之中脫胎換骨而出,方可以佛爲師,以菩薩爲友,亦可往升天國。在三品九生圖下面的欄杆上,刻有許多荷花童 子,他們或在荷葉中露臉窺視,或在蓮花上參禅打坐,或在欄杆上嬉戲玩耍,顯得天真爛漫,爲阿彌陀佛主持的佛國世界增添了無限歡樂和盎然生趣。

在“三品九生圖”的左右兩邊,錯落有緻地刻着十六觀法的圖像和偈語,所謂“十六觀法”即是把心思集于一處,排除諸般雜念,真心想于西方修行方法。其内容 有:日觀、水觀、地觀、樹觀、池觀、佛像觀等,《觀無量壽佛經》對每一觀都有詳細的說明。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刻的“十六觀”主體不再是經書上的韋提希一 人,而是社會各階層人物形象,這充分表現出了當時的主建者對經軌的超越,以及在表現主題思想,在内容、題材取舍方面的創造性。

這龛西方淨土造 像因岩施刻起伏有緻,顯得繁而不亂,統而有變,别具一格,猶如似錦繁花,衆彩紛呈。它以盎然的意趣和歡樂和諧的氣氛來突出了天國的幸福美好,顯示出匠師們 非凡的藝術功力。造像中所刻的《持念阿彌陀佛》歌,在全國所有的西方淨土變相中僅此一例,而且它和《三界炎炎如火聚》這幅銘文一起,與“十六觀”相結合, 将觀想和持念兩種修習方法兼收并蓄,這在同類題材的造像中亦屬罕見。另外,其“三品九生”的變相與節錄的佛經經變文的結合也可謂是天作之合,非常完美,使 變相與變文相得益彰,交相輝映,成爲我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的同類題材中,變相與變文至善至美結合的典範之作。

西方極樂世界的産生,是佛教信衆 對自身終極關懷的結果。人死之後将往生何處,是古往今來的人們,特别是佛教信徒都極爲關注的問題。他們力圖通過對終極的定位來诠釋人生的意義,對充滿煩惱 的現實人生給予來世的天國補償,從而使今生的精神得到安慰。淨土宗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無限美好的極樂世界,并且還爲人們策劃出一條簡便的,通往天國的光明大 道,從而使西方淨土成爲千百年來佛教信衆所憧憬、追求的理想境界。

雖然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美好都是虛無缥渺的,但人們祈求幸福生活的願望卻是真誠的。寶頂大佛灣的這龛“西方淨土變”正是人們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實反映,其情其境,堪稱石窟藝術中的精品佳作。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