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曾在佛門網寫過一篇題為「信、願、行三資糧是往生淨土的條件嗎?」的文章,今欲就「信、願、行三資糧」再討論之。
從第十八願的整體來解讀「信、願、行」三資糧
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信、願、行是往生淨土的「三資糧」。但有多少佛弟子知道,任何人只要具足信願行者可以往生,出自何經何典?若不知其岀處,那信是信什麼、願是願什麼、行是行甚麼,當然也不清楚,只有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或憑自意推想,又若欲得三資糧求生淨土,猶如煮沙成飯,恐是一場虛夢!
任何人具足信願行者可以往生淨土,是出自《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願文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信],欲生我國[願],乃至十念 [行],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願是阿彌陀佛是根本大願。意思是:若我法藏菩薩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的眾生(任何眾生),只要真心相信我此願的承諾 (至心信)、樂意接受我此願的承諾(樂),願意生在我的國土,短在臨終時聞我的名號而只能稱念十聲,長至盡一生形壽,隨分隨力地稱念我的名號,這樣的人如果不能往生,我就誓不成佛。但是造五逆罪及謗法罪的人除外。
由此可知,信是真心相信阿彌陀佛在此願的承諾,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得生彌陀淨土;願是真心願意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得生彌陀淨土;行亦是真心相信、願意以稱念其名號的行法。信願既具,無行不成。從此我們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阿彌陀佛即履行此願的承諾,保證我們得往生。
可是,一般人的理解,以為信是我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願是我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行是我要修行念佛,至少念十聲。以上信、願、行三者,似有次第感,如蕅益大師云:以信啟願,以願導行。
就行立信──醫生與病人之喻
但以第十八願整體來說,信、願、行三個方面,前後互相呼應。試舉醫生與病人,一個病危,乃至垂死的人,他相信有好醫院、有大醫生,有萬靈藥,但他不願接受醫生的藥物治療,可見他相信的一切都是「不真」的。如果真的相信有大醫生,怎會不願意到醫院接受治療呢?如果真的相信有萬靈藥,怎會不願意服藥物呢?
反過來說,如果這個人願意到醫院接受治療,及願意服藥物,他會不相信這間醫院、醫生和萬靈藥嗎?如果不相信,怎麼可能願意去醫院、見醫生、服藥物呢?所以,願本身客觀上已包含信。
那麼行呢?他常常服萬靈藥 (「南無阿彌陀佛」 是阿伽陀藥,能治愈一切身心病苦),不是已經包含了信和願嗎?何解?他都已經在念佛、想去往生了,誰說他對醫院、醫生和萬靈藥沒有信心、沒有病癒的願望呢?
當然,對於一些不知道自己有生死病的人、或自知有此病而不願求大醫生,企圖用其他方法解決的人,我們還要強調「信」有大醫生、「願」往好醫院為「前方便」,但當知其人若已一直服藥求癒,大家就不用糾結在「信和疑」、「願不願」的問題上,因為「信」有大醫生或「願」往好醫院並不可以治癒病苦,而是藥──阿伽陀藥,「南無阿彌陀佛」是也!如《觀經》云:「稱佛名故,除生死罪,我來迎汝!」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是甚麼意思呢?
善導大師釋第十八願,只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沒有分開信、願、行的。
善導大師釋六字名號,亦言:「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意;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可知信、 願、行三資糧都在六字名號之內,而且具足!」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是甚麼意思呢?簡單來說,是以佛修成的功德,成為自己的功德。何以故?我沒有修行,但阿彌陀佛是我的修行,為我修行,迴施一切功德給我!
阿彌陀佛以甚麼方法迴施一切功德給我們?善導大師云:「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我們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全攝佛信、佛願、佛行成我的信、 願、行。「三資糧」具足在六字名號之內,而不是往生條件,更不是我們的「責任」!有甚麼任務由我來負責呢?
一向專念六字名號,自然具足信願行
念佛是最殊勝的「修行」,因為念佛本來就是佛功德迴施、佛力自然保佑、護念、加持、救度,無行而行,不求自得。有緣往生人念佛,只是順阿彌陀佛所願而作出回應,「自然之所牽」到極樂世界去,「自致不退轉」的菩薩地。
阿彌陀佛現以酬因之身,一力承擔一向稱念其名號的眾生,必得往生。故善導大師云: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有緣往生人雖然在念佛,所需「資糧」不是我們憑自己修行工夫累積下來,直至某一天、某一世「具足」才可得生,而是憑阿彌陀佛透過其「光明名號」,任由我們即時攝取的功德而來的。正因有第十八願,名號具足信願行,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佛迴施功德故。
如淨宗法師說:「阿彌陀佛即是其行」,說明六字名號本身的功能、功德,就是我們的修行。所以,念佛的人,沒有修行,也有修行,沒有信願,也有信願,信願行都在六字名號裏邊,離開六字名號,沒有信願行,一向專念六字名號,自然具足信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