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淨土三經」所言的「善男子、善女人」

專稱名號者,可至西方淨土,從而大大增強發願者念佛生西的信心(圖:網上圖片)。
專稱名號者,可至西方淨土,從而大大增強發願者念佛生西的信心(圖:網上圖片)。

本來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頓成「難行道」

《阿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中最短的一部經典。此經歷來流通甚廣,影響深遠,絕不遜於《心經》。《阿彌陀經》的文義簡單明確、直接了當,不難讀誦。

釋尊以「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為「對告眾」,直呼其名三十八次,勸化眾生發願求生阿彌陀佛成就功德莊嚴的極樂世界,並直言往生的唯一方法:執持名號,[專]一心[不雜]亂,(專即不雜,不雜即專,善導大師演釋為「專復專」。最後,此經更請出六方如來舒舌證,説誠實言:專稱名號者,可至西方淨土,從而大大增強發願者念佛生西的信心。

可是《阿彌陀經》常常被他宗他流的人别解,如華嚴宗以「理一心、事一心」來解「一心」,又如禪宗以「禪定一心」,或心不散亂來解「不亂」,以致本來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頓成「難行道」,令有緣往生淨土者望門興歎,有違彌陀本願、釋尊本懷及諸佛誠證。

究竟經中所言的「善男子、善女子」是甚麼人?

諸師更利用經中四次提及「善男子、善女子」,竟引言:只有善根深厚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子」,可以念佛得生,因此少善根福德的惡男子、惡女人没有份兒往生淨土。這一回又令有緣往生淨土者卻步,不敢發願念佛生西,而別求修善止惡,積功累德,先把自己修成個「善男子、善女子」,才求生西?

究竟經中所言的「善男子、善女子」,是本來是善根深厚的「善男子、善女子」,才可發願念佛生西?還是此人因發願念佛生西,便是善根深厚的「善男子、善女子」呢? 這個問題必須弄個明白,不能本末倒置。欲知答案並不太難,且看另一淨土經典《觀經》「下品上生」文,自有分曉。《觀經》云:「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他們本來是多造惡法而無有慚愧的愚人,並不是甚麼善男信女,但因遇到善知識,教令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蒙佛與諸聖眾來迎,並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為甚麼下品上生者搖身一變成為「善男子」呢?經文寫得很清楚:以汝稱佛名故,可知發願念佛生西的人便是「善男子、善女子」了!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地觀」釋,引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法門,聞即悲喜交流,身毛為豎者,當知此人,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即生歡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

可知現世聞名生信的人,原來是過去世已曾修習此淨土法門,憑念佛種下宿世深厚善根。如今聞彌陀名號,即生歡喜,故若稱之為「善男子、善女人」,當之無愧!總之,若有眾生能發願念佛生西,當下就是「善男子、善女子」,只有念佛才是多善根福德,何須別求,何勞別修!

念佛人是尊貴的「善男子、善女人」

《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換言之,若有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此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又若有人聞說阿彌陀佛,不執持名號,此人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

釋迦和彌陀兩位世尊在《觀經》以同樣的稱譽,讚歎那些念佛的下輩機眾- 遇惡凡夫。反而,對修三福的上輩機眾--遇大乘的凡夫,兩位世尊讚歎為「法子」--堪受善法的弟子,因尚在學地修善,還稱不上「善男子」。

釋尊在《觀經》更讚歎: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言「芬陀利華」者,大白蓮華也,難得稀有。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此句時,給予念佛人五種嘉譽:名人中好華,亦名稀有華,亦名人中上上華,亦名人中妙好華。

凡情與佛慈

從凡夫的情理來看,善人生善土是合理的,惡人生善土則是不近人情,似乎有違世間的因果法則。但是,淨土法門是佛力救度的法門,《觀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絕不過問被救度者的罪福多少。就凡夫來看世情,善與惡的分别可以很大,但在佛的眼中,我們都是同一類人--罪惡生死凡夫;都是溺水之人,急待救度,分别不大。

善導大師云:「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眾生稱念彌陀佛名,以佛本願力作強緣,莫不皆往。念佛人能聞而起信,就行立信,即是「善男子、善女人」。

或有念佛人妄自菲薄,或有初聞者覺得受寵若驚,但兩位世尊直呼念佛人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等凡夫可以安然領受,所謂「恭敬不如從命」。南無阿彌陀佛!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