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原校長潘宗光:淨土法門不是念佛等死

面對死亡,有些人會選擇修淨土法門。因此,淨土法門容易給人一種消極的感覺,是念佛等死。但根據我近年對淨土法門的理解,修淨土法門除了要不斷做好“信、願、念佛”等“正行”來保持與阿彌陀佛的緊密聯系外;亦要努力完成個人在世間的責任,及發菩提心、修淨業三福、自度度他等“助行”。所以,淨土法門絕對是一門積極的大乘修行法門。

很多人會感到淨土法門是消極的修行方式。就如我一直誤以為它只是老人家,或是知識水平一般的人,在臨終時為求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才會修的一個法門。直至近年閱讀了很多與西方極樂淨土有關的佛經及著作,並有緣親近淨土法門的高僧大德,再經過幾年來的誠心念佛及思考,才讓我對淨土法門有一些很不同的體會,希望在此與大家分享。以下,我分別以四個子題,與各位分享我的體會,並就教於各位大德。

(一)阿彌陀佛的弘願

根據佛經的記載,阿彌陀佛在因地成為法藏比丘時,經過五劫時間的思維,建構了殊勝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藍圖及各種不同接引十方眾生往生淨土的方法,並在當時的“世自在王佛”前許下他的四十八大願。目的是為救度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即佛以外的九道眾生: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眾),往生到他的淨土,永遠離苦得樂,最終成佛。從這角度而觀,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是普被三根,即使上上根器的大菩薩也都在他攝受的範圍內。當然,他的救度對輪回六道的凡夫眾生而言,非常重要、非常珍貴!也就是說,娑婆世界的六道凡夫極需這樣的法門,才能順利地跳脫輪回,解決六道輪回之苦。因此,很多古代的祖師大德為了方便眾生才一再強調這法門主要是為了普度我們這些惡業凡夫的方法。

法藏比丘經過兆載劫極漫長的時間修各種功德,圓滿地完成他的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包括五個主要綱領:

1.建立一個非常殊勝的極樂世界,在那裡沒有三惡道,眾生都是廣發菩提心的聖人。

2.建立了不同方法,接引十方世界各類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3.幫助極樂世界的眾生快速成佛。

4.加持及幫助在他方世界但與佛有緣的菩薩,或從淨土倒駕慈航回到凡塵普度眾生的菩薩,完成他們的菩薩行。

5.法藏比丘成為殊勝莊嚴的阿彌陀佛。

四十八大願中,有些願是為普度一切眾生,有些願是特別照顧某類眾生。但從我們五濁惡世的凡夫角度,我認為最應重視的是第一願“國中無三惡道願”,及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十念往生願”或“至心信樂願”)。

我們凡夫就是厭棄這個娑婆世界,希望能擺脫六道輪回之苦,到一個沒有三惡道苦(畜牲、餓鬼、地獄)的世界繼續修行,最終成佛。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第一願能保證極樂世界無三惡道。

即使有一個非常完美的極樂世界,如果沒有第十八願的“接引願”也不容易成事。第十八願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所以第十八願亦極為殊勝。當然,如果只有接引願,但沒有“無三惡道願”,極樂世界亦非我們想到之處。因為,脫離三惡道是修行佛法最根本的要求,而“無三惡道願”亦隱含著跳離六道輪回的意思。

尤須注意的是,佛來迎接,亦須眾生有願求接引之心,否則無法接通感應,印光大師曾說:“阿彌陀佛於往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雲,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這裡提到的願求往生,與下文我要談的“信、願、念佛”有直接關系。

(二)何時往生?

一般淨土的修行人,只要不斷做好“信、願、念佛”這三件事,臨終時便會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眾的接引,往生極樂淨土。表面看來沒有甚麼不對,但卻容易令人覺得這樣做是念佛等死的消極人生態度。

《阿彌陀經》指出:“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即是說過往已發願的人,已往生;現在發願的人,現在往生;將來發願的人,將來往生。因此,絕不是到臨終時才得往生。第十八願亦只說十念往生,沒有說要等到臨終才能往生。

我的理解是只要深心相信,至誠心發願及老實念佛,精神上我們已經往生淨土,是不折不扣的“淨土人”。到臨終時,身體壞死,阿彌陀佛與諸菩薩及聖眾拿著屬於我們的蓮花,來接引我們的神識,讓我們可以帶業踏上蓮花,往生極樂世界,不用經過“中陰身”這個階段,這是我們的第二次往生。將來從極樂世界倒駕慈航回到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生,亦可再有第三次往生淨土。

善導大師曾強調至心稱念名號,現生及舍報後,都決定有大功德利益。他在《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提出念佛的五種增上緣:一者滅罪增上緣;二者護念得長命增上緣;三者見佛增上緣;四者攝生增上緣;五者證生增上緣。善導大師對這五種增上緣提出各種經證。

根據《阿彌陀經》,阿彌陀即是無量壽及無量光,意指壽命很長,能量很強。《觀無量壽佛經》亦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只要我們“淨土人”能保持誠心念佛,我們必會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壽及無量光的加持及保護。

念佛就是與無量壽及無量光產生感應。無量壽幫助我們的心靜下來,持久念佛可達到禪定的境界(止)。無量光能加強我們的能量,深入觀察(覺察)外在與內心的變化。持久誠心念佛,我們會逐步達到止觀的念佛三昧。

所以,念佛不是等死的消極人生態度,念佛能夠為我們現生消除業障,生命也得到改善,變得更健康及安樂自在。念佛為了臨終往生淨土極為重要,但我認為同等重要的是,念佛是為了活出積極人生和奉獻人生!下節我便會談到如何做個真正的“淨土人”。

(三)做個真正的“淨土人”

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大乘修行道場。所以“淨土人”就是大乘修行人,我們有責任做好“淨土人”的本份,不是只顧念佛,亦要努力完成在世間的責任,及因應自己在現世的條件貢獻社會,發菩提心,積極入世改善自己的因緣,也幫助他人改善他們的命運,自度、度他。

《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佛經》都強調“三輩九品往生”,就是鼓勵“淨土人”,除了不停誠心念佛來保持“淨土人”的身份外,亦要因應個別“淨土人”的不同因緣條件,修淨業三福。

《觀無量壽佛經》提到: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一般凡夫經常透過“身、口、心(意)”造各種善業或惡業。身惡業是殺生、偷盜和淫邪;口惡業是說假話,搬弄是非,傷害他人,巴結奉承;心惡業是貪、瞋、痴。十善業則剛好相反,發慈悲心,幫助別人,安慰別人,減少憎恨心,減少貪心,增長智慧與慈悲。

守戒就是要尊重及遵守法律和規條,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佛教徒更不要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和不飲酒)。

佛教的核心價值是深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更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自度、度他。

《觀無量壽佛經》跟著說:“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我們俗稱第一福為“世福”,第二福為“戒福”,而第三福為“行福”。

淨土宗九祖清朝的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我們往生是靠“信、願及念佛”。一般多作惡業的凡夫,如果他們過往與佛有緣,在臨終時如亦有緣遇到善知識在他身旁,教導他誠心念佛,他也可以往生。再根據惡業的深淺,分為下品上生,下品中生或下品下生三種。我們凡夫到臨終往生淨土,會因應不同品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果報。

根據《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一到達淨土,乘坐的蓮花便立即花開見阿彌陀佛,由佛指引,立即開悟,得無生法忍。下品下生的要在蓮花內,歷十二劫,蓮花才開,但仍見不到佛,等到花開,見到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屆時即發菩提心。

至於往生後,屬那一品位,而每一品位是否真的有差異,差異多少,就超越我們凡夫所能理解。那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智慧才會明白。

所以我們要分辨清楚,凡夫要靠念佛,借助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增上緣而往生。念佛是往生的“正行”,亦是最正確穩健的方法。然而,如同上面經文所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所以在念佛的同時,作為真正的“淨土人”,須要用心修持淨業三福。因此,《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分類,可視為佛陀鼓勵我們凡夫在世間,要積極做人,遵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戒條。我們“淨土人”除了念佛外,更要守戒及多修世福與行福,回饋社會,發菩提心,自度、度他。

(四)淨土法門是有為法,亦是無為法

對我們凡夫來說,淨土法門是有為法,執西方極樂世界及阿彌陀佛洪名為實,老實念佛,與佛交心,臨終往生淨土。畢竟極樂世界是無為法界,在極樂世界,自然修無為法。即是說在往生前修有為法,而往生後修無為法。其實,這是為了方便適應眾生的慣性思維,而說“往生前與往生後”。其實,臨終往生的當下是沒有時間差距的,古德告訴我們,往生猶如“屈臂”間,唐代飛錫大師《念佛三昧寶王論》說:“今之念佛生於淨土,亦一念善業成即登極樂。猶如屈臂,前一念五陰滅,後一念五陰生,如蠟印印泥,印壞文成,尚不須兩念。”使用古人以蠟印來印制文字,作為比喻,當文字印出來的時候,蠟印也隨速溶毀裂壞。此句在各種經論裡表示生死相續的譬喻,即以“印壞”比喻死,“文成”比喻生,表明死生同時的意思。可見,最後一口氣“呼”出,“斷氣時,便是往生時”。

而且,任何有關淨土的經典,都沒有要求我們凡夫一定要每天念多少聲佛,只要求我們在“信與願”的基礎上誠心念佛。每日一萬聲,三萬聲,以至十萬聲,只是一種手段來加強自己的“信與願”,讓佛號與自己的第八識打成一片。這樣,無論我們在臨終時,能否繼續念佛,例如在昏迷或因意外突然死亡的情況下,我們的神識都能自然地與阿彌陀佛產生感應,往生淨土。可見,誠心修“信、願、念佛”是最重要的一個方便法。但我亦相信,真正的信心建基於對佛的坦誠,沒有任何的隱瞞。所以念佛人一定要誠心懺悔過往所犯的一切大小錯事,承諾不要再犯。

作為“淨土人”,一定要做好“淨土人”的本份;即是發菩提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度、度他。只要我們老實不停地念佛,來保持“淨土人”的身份,臨終時,神識便自然離開壞死的肉體,被佛接引,第二次往生極樂世界。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