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網上圖片

行菩薩道,達至「阿惟越致」,有難亦有易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甚麼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轉」。菩薩達至「不退轉地」,就是修行達至「不動地」的八地菩薩,標誌著此位菩薩跨過了成佛的第二關,即了斷「變易生死」,除了位不退、行不退,連念也不退;又即是進入「正定聚」,成佛指日可待,必至滅度 (證入涅槃)。

但我等凡夫連成佛的第一關都尚未跨過,未斷「分段生死」,還在六道輪迴,無有出期,若憑我們自己的力量,修行要達至阿惟越致地,恐怕難如舉起三千大千世界,幾乎是沒可能的事!

但龍樹菩薩在上文告訴我們:不一定沒可能!因為行菩薩道有難有易,若取陸道步行者,靠自力修行則苦;但取水道乘船者,靠他力救度則樂。後者以信佛因緣,決定乘佛願船,必至彼岸,永離生死,得不退轉,為何不可能呢?

龍樹菩薩提出的「論證」────念佛往生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續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本願如是」,顯彰阿彌陀佛的大願已經成就,願以成力,力以就願;由願成力,因力願成,所以「如是因,如是果」,成為因果自然和必要的真理,真實不虛。

「若人念我,稱名自歸」的立論,取自《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第十八願 – 念佛往生願,即稱念佛名的人,自然歸投彌陀淨土極樂世界;「即入必定」,取自第十一願 – 必至滅度願,即住正定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取自第二十二願 – 一生補處願,即廣度眾生而完成佛道。

任何人只要得生彌陀淨土,成佛三步曲就可以一次過達成!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可以得生淨土呢?阿彌陀佛誓願既成,今已成佛,衪怎樣使每一個念佛眾生得生淨土,我無由得知,但我只信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說實話,這是淨土法門最奇妙的地方────行極平易,益極殊勝。若非釋尊金口所說,諸佛誠證,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提出的「經證」 ────念佛往生

往生是不是那麼容易?再看一遍第十八願說甚麼?阿彌陀佛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從願文看,至者,真也;真心願生者,莫不皆往。但我們是否真心願生呢?若真心相信此誓願的人,聞後必然「歡喜快樂」;若有疑慮者,是「樂」不起來的。凡夫生性多疑,不易輕信,何況是阿彌陀佛平等和無條件的救度法!但世事無絕對,人也許碰上一次有「真心」的機會,如下:

釋尊在《觀經》下生下品文,演繹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救度法,云: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段經文說明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力,可使一個天理不容、至愚至惡的人,在走投無路、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就會「至心」念佛,具足十念,即蒙佛來迎,接引往生。

原來,一般人的無常感不強,總覺得「念佛往生」沒有迫切性,可以等到得閒才念佛,殊不知生死在呼吸之間,一息不還,一命嗚呼!人臨命終時,面對死亡,需要作出人生最後一個決定 去極樂,或留娑婆,恐怕此一刻才是「真心」!

淨土宗的「臨終助念」正是依據《觀經》下生下品文而立,使有緣人隨念往生,得生佛土,住不退轉。

「事證」────事實勝於雄辯

作為佛陀的皈依弟子,我深信佛語,對「念佛往生」不敢有疑。再有龍樹菩薩的「論證」,除了加深我們對淨土教義的理解,也可以為有緣念佛往生人釋疑。不過,事實勝於雄辯,最好有「事證」,不得不信!

講到「事證」,念佛往生感應錄多得很!就我本人來說,幾年來我親身多次為人「臨終助念」,經歷一次又一次不可思議的「事證」,包括我父親的往生,詳見文章《我的父親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

另見兩篇題為《我怎麼知道他被阿彌陀佛接引了》、《一次近乎完美的臨終助念記實》。三位往生的當事人都不是佛教徒,從來沒有接觸淨土法門,都是在臨命終時,或人命終後才念佛而往生。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無量壽經》卷下的第十八願成就文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文中「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意思是:任何人只要真心迴娑婆、向極樂,決定願意往生極樂國土,他即時就得到往生的身份,而此身份是常住在不退轉地,可知念佛往生,是平生業成,不待臨終。

換言之,《觀經》下生下品文給我們的啟示:非佛弟子的惡人,臨終十念,尚且得生,何況是佛弟子的善人,平生多念,豈能不生?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