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接受佛門網專訪記錄(一)

編者按:淨宗法師應香港「佛門網」邀請,2014年3月8日於深圳接受專訪。本文是專訪記錄第一部份。

一、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有什麼獨特之處?

【記者】
今天很高興,我們“佛門網”請到安徽弘願寺的住持淨宗法師,為我們作一個訪問。

法師住持的安徽弘願寺,是專門弘揚淨土宗的,而且專門依止善導大師。一般所說,淨土宗有十三位祖師,為什麼特別推崇唐代的善導大師呢?並且晚清、民 國時期的印光大師,也是特別推崇善導大師的,說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請問善導大師思想的淨土法門有什麼獨特之處?為什麼說它是最能代表阿彌陀佛本懷呢?請法師解釋一下。

【淨宗法師】
阿彌陀佛。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從一個人的提問,我們往往可以探知他的智慧深淺。在《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就贊嘆阿難尊者,說他是“發深智慧”“真妙辯才”。一個問題,能展現出很多的方面。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對淨土宗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弘願寺依止的是善導大師。當然按照一般所講的,淨土宗有十三位祖師,那為什麼特別推崇善導大師?在一般人的認識當中,覺得十三位祖師都差不多, 我們都應該平等尊重。當然,這個認識也有它的合理性,這是因為對淨土宗的法脈來源,以及各位祖師的貢獻,還有一些歷史因緣等不太了解,才會形成一種等量齊 觀的認識。

經中說:“眾流海為最,眾星月為最。”這是兩個比喻。就是說,天上的群星雖然璀璨,但是月亮才是它們的首領,才是最燦爛的,所以才說“眾星捧月”; 長江、黃河等雖然都很大,但是海才是水裡邊的集大成者。如果以這樣的視角來看我們淨土宗的十三位祖師,其他的祖師可以說是眾星,而善導大師就是月亮;其他 的祖師可以說猶如江河一般,而善導大師就像大海一樣。

我們推崇善導大師的原因,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 實德所歸。

善導大師特別受推崇,並不是出於我們的主觀愛好,而是善導大師在客觀上有真實的功德,所謂“實德所歸”。

簡單說幾點。

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理論的集大成者。這個理論的集大成者,相當於什麼角色呢?就好像儒家的孔子一樣,雖然孔子前面有堯、舜,乃至文、武、周公,但是孔 子才是儒家理論的集大成者。我們淨土宗,善導大師前面也有祖師,但就理論來說,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是這麼一個地位。

同時,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實際創立人。就是說,沒有善導大師,就沒有淨土宗;有了善導大師,才有淨土宗。

就好像天台宗的智者大師,他是天台宗的創宗祖師。天台宗是以《法華經》開宗的,雖然對《法華經》的解釋、修學有很多,比如說三論宗的吉藏大師,還有很多大德也都有解釋《法華經》;但是如果沒有智者大師,《法華經》雖然有,這個法門還是存在,但是就沒有天台宗了。

淨土宗也一樣。淨土宗是以淨土三部經來建立宗派,但如果沒有善導大師的思想,可以講有淨土法門,有念佛法門,但是是否有具備完整系統理論的淨土宗宗 派,這個就有疑問了。所以,即使在近代,也有人在懷疑:淨土宗到底算不算一個宗派?比如近代的湯用彤,他就提出過此種疑問,這是因為不了解善導大師的思 想。

如果沒有善導大師,站在宗學以及嚴謹的宗派理論的立場上看,淨土宗就顯得比較駁雜;但是有了善導大師,就不一樣了,理論體系十分完備。

這是善導大師對淨土宗的理論貢獻。

從善導大師個人的修證來說,他修行了兩種三昧,就是觀佛三昧和念佛三昧。在十三位祖師中,歷史上明確記載得此兩種三昧的並不多。慧遠大師曾修觀佛三 昧成功,他一生三次見阿彌陀佛相。而善導大師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傳記裡記載二十幾歲,就已經證入三昧,他觀佛以及去極樂世界,是很輕松平常的事情,這 是不可思議的。這兩種三昧,善導大師都是實修實證過的。

而且,不僅善導大師本人這樣,根據傳記的記載,在善導大師當時的時代,受善導大師的教化影響,他的弟子證入念佛三昧的亦不少。懷感大師就是他的弟子,歷史上也明確記載他證入了念佛三昧。

這是善導大師在證悟上的貢獻。

在教化眾生這一方面,善導大師的感化力也是無人可以相比的。傳記記載說“士女歸者無數”;甚至過了千年之後,歷代祖師都非常推重、仰賴大師;中國人、外國人,不論古今中外,一致推仰。

這是第一,他有這種德。

第二,我們推崇善導大師,也是大勢所趨。

什麼叫大勢所趨呢?佛法傳到中國來,有個總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就是所謂“諸宗彙歸淨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形成了宗派佛教,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隋唐時代,佛教達到鼎盛,八宗並立。在這之後,各宗都彙歸在淨土法門當中。這是佛教發展的一個總的趨勢。

這個總的趨勢,對我們現在來講,就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佛教鼎盛、八宗並弘的時候,各宗都有高人,就好像佛教的大廈有八根柱子撐著。到了今天,佛教 傳入中國兩千多年,整個佛法相對來講是比較衰弱的。也就是說,其他宗派雖然還有大德在弘揚,但是很難讓眾生解脫。比如說參禪開悟,現在大徹大悟的人幾乎是 沒有了,跟唐宋時代沒法比。不管是天台、華嚴、唯識,還是三論、禪、律等,顯得尤其衰弱。眾生想要當生解脫,都是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在這種大的趨勢下,淨土宗,就像剛才講的,原來大廈有八根柱子,現在要靠這根中柱,你怎麼辦?你這根柱子一定要更加堅實起來。也就是說,淨土宗本身 要有一套獨立、完整、系統的理論,能夠旁攝,能夠吸納,能夠承擔起這個任務。要有這樣的理論,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思想體系,而且也要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 這就是善導大師和他的思想體系。

第三,我們推崇善導大師,是法門本身發展的需要、弘法的需要。

因為淨土宗祖師的確立時間比較晚,始於南宋時代,宗曉法師在《樂邦文類》中立淨土六祖,之後志磐法師於《佛祖統紀》中立蓮社七祖,離開初祖慧遠大師 已有八百年。當時推立祖師以什麼為標准呢?它並不是按照法脈傳承,而是依據“歷代同修淨業,功高德盛者”。時間不管,早、晚都不論,隔兩百年、三百年也沒 關系,只要是修淨土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也不論原來是不是修禪宗、天台宗,只要功德高深、教化眾生很有影響力,就有可能被推舉為祖師。

這種推舉祖師的方法,好處在於,只要是弘揚淨土信仰的大德,即使是他宗的,也可以成為淨土宗的祖師,這樣就能旁攝諸宗回歸淨土;不足的地方就是傳承關系不清晰,以致於後面的人難以有一個標准,因為這些祖師大德的思想是有差別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凡夫往生報土”是善導大師思想的一個根本特色,而且在唐朝時代,這種思想正是來破斥諸宗對淨土的解釋,叫“楷定古今”。當時主 要有三種觀點:一個是淨影寺的慧遠大師,一個是三論宗的吉藏大師,另外就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包括迦才等等,他們對於極樂淨土的認識不一樣:有的認為是化 土,有的認為是凡聖同居土,有的認為有化土也有報土;凡夫只能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善導大師對此種種不同觀點加以楷定,說:極樂世界是報土,凡夫直接入報 土。

那麼,我們後來的人到底以什麼為標准呢?如果沒有標准,在修學的目標、方法上就比較混亂。在我們之前,人的根機比較猛利,這樣的矛盾可能不太突出,到現在就很突出了。

另外一方面,十三位祖師有沒有一個系統,能夠一脈貫穿地安立起來?如果有的話,這個淨土的宗派就能夠成立,就能說得通;如果沒有一脈貫通的思想,不僅修學不方便,對一個宗派來講,也確實讓人起疑。有了善導大師思想以後,剛好十三位祖師就可以有一個系統來安立。

善導大師的思想,在淨土門內細判為要門和弘願。所謂要門,就是方便導入專修念佛的。不論哪一宗哪一派,只要是引導其學人歸入淨土,就算入要門之內,當然也算在淨土門和淨土宗之內。所以他這個系統非常圓融。

如果以要門和弘願來看,十三位祖師就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突出彌陀本願力這一方面的,比如說善導、道綽、曇鸞(但道綽、曇鸞還沒列為十三祖之內)、承遠、法照、少康,以及印光大師;其他像慧遠、永明、省常、蓮池、蕅益、截流、省庵、徹悟都可以算要門。

要門與弘願是一體的,都是淨土宗。要門是引導定善修行、散善修行、聖道法門修行的人,歸入阿彌陀佛弘願的他力救度。這樣的話,整個系統就很完整。

善導大師的判教系統特別圓融,大家都有所安立。其他十二祖任何一位,蓮池大師也好,蕅益大師也好,都沒有這樣一個系統的判教。

淨土宗需要一個完整的判教體系,讓學人有一個標准,這樣才利於修學,易於達成解脫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把善導大師突出出來,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淨土宗的任務。

在唐宋時代,修學的內外環境相對比較安靜,以自力修行,或者自他二力念佛,修行達到某種功夫,比較容易成就。但是今天這個時代不像過去,這個時代眾 生的分別念更重,煩惱也更重。依我個人的感受,離開善導大師的教法,往生非常困難。如果了解善導大師的教法,往生如握左券,是正定之業,百分之百,沒有含 糊。所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特別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根機。

這是第三點,法門自身發展的需要、弘法的需要,必須把善導大師突出出來。

第四,這也是一個因緣。

大勢所趨也好,時代的要求也好,但如果沒這個因緣,也展現不出來。

在一百年前,善導大師的著作從日本回歸本土,這樣我們才能系統地了解善導大師的思想。善導大師作為淨土宗的祖師,歷來都是被認可的,為什麼今天才把他突出出來?是因為這個時節因緣剛剛好。而且大師的這些著作顯現出來了,大家才能夠完全了解淨土宗是怎麼一回事。

二、善導大師的著作回流中國的經過是怎樣的?

【記者】
剛才法師也提到了,淨土宗有關善導大師以來的一些發展,但是對於我們現在認識的淨土宗來講,其歷史背景還是比較混亂的。比如說,好像傳統的淨土宗善 導大師思想,在中國國土之中曾經有些被削弱了,然後民國時期楊仁山居士從日本把善導大師的經典再傳到中國來。這方面想請法師再多講一些。

【淨宗法師】
好。是這樣的。我們中國人向來對善導大師很推崇,一直以來都認為他是彌陀化身,而且我們中國的淨土宗也都崇尚專修念佛,專修念佛得益於善導大師的教 化。但是遺憾的是,善導大師的著作在我們中國並沒有完整地傳承下來。就現在的文獻來看,宋元明清時期,善導大師在中國流傳下來的著作,只有一本《往生禮 贊》。《往生禮贊》由唐朝的智昇法師收集在《集諸經禮懺儀》中,但這本書其實並不怎麼流通、普及,所以知道的人也不多。

但即使如此,《往生禮贊》對我們整個淨土宗的教法,以及專修念佛的行持,都產生了很好的作用。因為這本書的前序中,說到專雜二修的分別:專修念佛有四得,雜行雜修有十三失,叫“四得十三失”,專雜得失,是非常明顯的。

善導大師其余的著作在中國就失傳了。失傳的具體時間難以知道,應該在唐末、五代這一百多年期間,因為唐末的會昌法難對中國佛教有非常大的摧殘,接下來又是五代戰亂,民不聊生。所以,很多典籍在中國失傳,包括有名的天台三大部,律宗、密宗的部分典籍,也在中國失傳了。

怎麼知道失傳了呢?因為有名錄可以比對,比如善導大師《觀經疏》,諸經名錄中有這本書,可是找不到;包括律宗道宣大師的南山三大部,也有目錄,但是 沒有書:是這種狀況。如果看文獻,北宋元照律師的《觀經疏》,其中就引用到善導大師《觀經疏·玄義分》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元照律師是看過《觀經疏》的 第一卷《玄義分》的。

歷代淨土宗的祖師弘揚淨土,幾乎沒有引用到善導大師的著作;元照大師雖然引用了一些,但是因為沒有流傳、普及下來,所以我們幾乎都不知道。後來的祖 師,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都非常推崇善導大師,但是著作裡面所引用到的,只有《往生禮贊》這一段:“為什麼不勸眾生修觀,而勸專稱佛名?因為眾生識揚神 飛,觀難成就。”這一段蓮池大師引用過。

到了近代,大概是佛陀憐憫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煩惱特別深重,在一百年前出現了一段歷史因緣。中國有位學者——楊仁山居士,安徽人,是個飽學之人,也 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在近代,佛教的復興,他是有很大功勞的。當時他是作為清朝的外交使節到了英國,在大英博物館遇到一位日本的佛教學者,叫南條文雄。 他們兩位都是亞洲人,又都學佛,就攀談起來。因為他們學問都很大,一談談到古代的一些書,說到這些書的名目,南條文雄說:“這些書在我們日本完整地保留 著。”楊仁山一聽就很高興,這麼多著作真是求之不得!就約定好,回國之後請南條文雄從日本把這些書請回到中國。後來,楊仁山在金陵刻經處,把這些書刻印出 來,大概有三百多部。淨土宗的祖典,除了善導大師的《觀經疏》《觀念法門》《般舟贊》《法事贊》,還有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道綽大師的《安樂集》,都 回歸了。還有剛才講的律宗的那些書,也都回歸了,並且都重新把它們編排出來。就是這樣的一段因緣。

所以,我們國人看善導大師的思想,覺得好像新的一樣,但其實這才是我們原本的、純粹的淨土思想。

三、如何看待日本淨土教?

【記者】
淨宗法師為我們說明了這段重要的歷史,也帶出來了我的兩個問題:
一個就是,我們中國人看日本的佛教,好像跟我們中國佛教的發展不一樣,跟今天講的純粹的淨土宗也不一樣。這方面法師怎麼看?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接觸到純粹的淨土宗,但是原來已經修習了摻合其他宗派思想的淨土宗,比如說摻合了天台宗、禪宗等等,其思想和修行的方面,可能跟純粹的淨土宗不一樣,不一樣是在哪裡呢?又應該怎麼去理解、矯正、改變呢?

【淨宗法師】

第一個問題,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和日本淨土教之間的關系。

應該說,日本的淨土宗是完全從中國傳過去的,然後由法然上人立宗的。法然上人特別“偏依善導”,也就是依止善導大師,這點是一致的。

法然上人之後,日本的淨土教特別發達;而在中國,是禪宗特別發達——六祖大師之後,一花開五葉,禪宗就分成五個支派。而日本淨土宗在法然上人之後, 也分了五流,後來發展出的最大幾派:一個是淨土宗的鎮西流,再就是親鸞上人的淨土真宗這一派,然後是證空上人的西山淨土宗這一派,後來演變有一遍上人的時 宗這一派。所以,日本佛教,淨土的實力很大,他們共同都依據善導大師;如果說不同的話,他們分得非常細,每一個支派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善導大師思想失傳這麼長時間,在日本經過了八百年的沉澱,他們研究得很細,也有他們的長處。他們每一個支派的輪廓特別清晰,同樣解釋一句話,淨土真 宗有淨土真宗的解釋,西山派也有西山派的解釋。他們互相之間也有較勁的味道。當然,佛法較勁是沒有關系的,較勁是要表達“我是正宗,我是正規,代表淨土 宗”,總之,只要弘揚得出就好。

對我們來說,采取這樣一個態度:我們不站在任何一個流派上,不站在淨土真宗的立場,也不站在西山派的立場;我們要回歸本土,回歸到善導大師本來的立 場。如果是對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發揮得比較突出、精彩的,我們也可以拿來用;但是我們不站在哪一個具體的派別,所以也不可能把日本人對善導大師的解釋全盤 搬過來,而且搬過來也未必實用。我看了一下,它們比較細膩;太細膩化、過於理論化、過於哲學化,可能在弘化方面不方便。

關於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現代的慧淨法師特別有智慧,他提出四句話,完全把善導大師思想歸納起來,就是: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在法然上人,或在後來日本淨土宗的各個系派中,是有這種思想的。慧淨法師把它完整、清晰地突顯出來,我覺得非常有智慧。

“本願”是彌陀救度的原理,往生靠彌陀本願力的救度。“稱名”是救度的方法。“凡夫”是救度的對像。“入報”是往生的處所、救度的利益。

“平生業成”本來是淨土真宗比較強調的,我們也拿來用,因為這有助於淨土教法的推展。在中國淨土宗祖師中也有這樣的思想,比如印光大師說“未生極 樂,已是極樂之嘉賓”,你還沒有往生的時候,已經是極樂世界的人了,不就是說“平生業成”嗎?但是作為一個主要的特色,在理論上的建樹,日本淨土教這方面 比較發達一些。

我們現在把這些引用過來,就是說,我們和日本淨土教方面有同有異。我覺得,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善導大師思想回傳到中國來,我們既不能全盤照收日本 人的解釋,也不能故作清高,把他們的都撇到旁邊。他們解釋得好的,可以拿來用。這樣的過程,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有智慧的人來做。

有人不了解這個歷史因緣,認為我們弘揚的是日本的淨土教,其實恰恰相反。打個比方:譬如說,父親出國了,時間久了,兒子就以為父親死了,然後就拿了 個牌位,天天上香。後來父親從外國回來,結果這兒子不認識,說:“你是從美國來的,是外國人,不是我父親。我父親已經死了。”這樣就不好了,因為他就是父 親。

這是比喻什麼呢?善導大師的著作,離開中國很長時間了。我們雖然推重善導大師為祖師,但是對於他的思想卻不了解,因為他的書去日本做客了。一千年後這些書又回來,就代表善導大師本人的思想回來了,我們要認,不能說這不是我們中國的。

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跟一般所流行的,夾有天台或者禪思想的淨土的教法,修行方法上的差別之處。

這個差別之處,主要來講,就在於“純”和“雜”。

善導大師思想,是純粹仰靠阿彌陀佛他力的救度,純粹彰顯阿彌陀佛救度的本懷,它是彰顯救度的法門。而一般對淨土法門的理解,也承認阿彌陀佛的願力, 也要靠阿彌陀佛救,但是不夠純;不夠純就夾雜了自己的修行,認為“我要修到某種程度才達到讓阿彌陀佛救的標准,我才可以到極樂世界去”,有這麼一點點純和 雜的差別。可就是這一點點,像我們這樣的根機,就給嚇住了。這自力修行要達到什麼程度?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達到功夫成片,達到能夠讀誦大乘經典,或是要斷 煩惱?斷不了煩惱至少要伏住煩惱,又要伏到什麼程度?我們有沒有做到?心中就有很多的疑情,不能取舍,不能完全放下、徹底靠倒阿彌陀佛。

而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卻能夠讓我們徹底安心,完全靠倒。完全靠倒之後,你就發現,一切擔心都是多余的,完全沒有必要!

四、目前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發展的情況怎麼樣?

【記者】
剛才法師也提到了,慧淨法師是在台灣弘揚善導大師的思想,但香港對這方面可能還是比較陌生。另外,在國內,法師在弘願寺特別提倡善導思想的這種修行。可不可以再講一講中國大陸、台灣,或者是海外地區,善導大師這種回到正宗的淨土宗,當前的發展是怎麼樣的?

【淨宗法師】
當前的發展,總的來講還處於初級階段。就是說,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我們說這是純粹的淨土法門,是純粹的、純正的淨土宗,這是我們這樣說;還有人認 為,十三祖的系統才是最純正的。因為接觸時間還比較短,像慧淨法師是最早弘揚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也就是近二十年的時間吧。所以總的來講,大家還處在共同 了解的過程中。

不過趨勢非常明顯,因為聽聞到善導大師的教法,都好像黑暗中見到了光明,恐懼中得到了安慰,覺得內心有一股清流,讓我們得到安心。所以它的發展勢頭還是很強的。

另一方面,也因為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和我們這個時代完全相應。這個時代,大家看,就是一個他力的時代。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切都在展現他力。過去要送 個信,要自己跑,或者騎馬,馬腿都可能跑斷;現在你看,電話一打,網絡上一發,你根本就不用跑。過去出去都是走路、坐轎子,頂多坐馬車;現在坐動車、坐飛 機。吃飯穿衣,一切事情都是仰靠他力,這也是佛法所講的緣起。這種他力緣起的現像,現在比過去體現得更加生動鮮明,離開別人,沒一個人可以生活,人人都必 須仰靠他力。古時候,老百姓都是自耕自足,又是做農民,又是做鐵匠,過年的時候又要自己做糖,又要自己打豆腐;現在什麼都是買現成的。為什麼成為這樣的世 界?是因為人心期盼他力。比如我們出門不願意自己走路,所以發明了車,依報隨著正報轉,才展現成這樣的一個狀況。

在修行這個領域中,我們呼喚他力救度,這也是必然的,人們不願意靠自力。聖道法門靠自力修行,聖道諸宗,在這個時代,法勢越來越弱,因為能相應的根 機越來越少。現在是淨土的時代,這是大勢所趨。佛在《無量壽經》中也說了,“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眾生都沒辦法靠自力修行了,“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淨土這一宗特勝。你看中國,一句阿彌陀佛幾乎是佛教的代表,不管哪一宗的寺院,比如大陸的臥龍寺、高旻寺,這些都是禪宗自力修行最濃厚的道場,但是裡面一 定有念佛堂,沒有念佛堂那是不能成為道場的,禪堂裡面純粹坐禪的也沒有多少,也很難堅持下去。所以這是大勢所趨。

【記者】
感謝法師這方面的開示。剛才法師提到自力跟他力的問題,還有對當前環境的人,這種新的弘法的接引方便。下面的第二部分,我們專門來談這個。
第一部分就到這裡,謝謝您。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