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行者是怯弱之士、下劣凡夫、修行失敗者?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印光大師說淨土行者是具足惑業之凡夫

就《觀經》「下品下生」之文義,淨土行者首要決定深信自己,自己是下生下品之機的眾生,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救度的對象。淨土宗祖師大德皆以此論點來推介淨土法門,勸化有緣往生人由此路進入淨土門。

近代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判釋淨土法門是大乘菩薩教的「特別法門」,獨特而有別於一般大乘菩薩教的法門 ──「通途法門」。 印光大師云:「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印光大師在《文鈔》更補充說:「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各別論之則有益,混融論之則有損」。佛法不是圓融,法門不是平等嗎?為何不可相提並論?具足惑業之凡夫不可以選擇修學「通途法門」,了生脫死嗎?

龍樹菩薩說淨土行者是怯弱之士

就此定義可知,雖然兩種法門都可致使行者得解脫,了生脫死,乃至得不退轉,完成佛道,但行者所扮演的角色,其取態和行持方面,兩者卻截然不同。

前者以自修持力,修戒定慧,斷惑證真,此乃聖者所修道的法門;後者則以信方便,持其名號,仗佛願力,得生淨土。龍樹菩薩稱前者是「志幹之士」,後者是「怯弱下劣」之士。

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言:「行大乘者,如佛所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是乃怯弱下劣之言,非是大人志幹之說。」

驟很來看,此文似在責菩薩行者無有大心,當不惜生命,精進修行,不忘初心。然成佛非易事,是法甚難,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如此難事,豈是下劣凡夫所能!若為不怯弱下劣之機別開方便,恐永無出離之期。故此龍樹菩薩宣說此易行、橫超之淨土法門,應機弘開。

一般而言,人都好勝逞強,要造英雄,有志氣,又能幹;有誰願意做膽小鬼、懦夫?但是,淨土法門卻偏要行者不單承認,而且決定深信自是「怯弱下劣之士」、「罪惡生死凡夫」,捨自修持力而取佛本願力,才能具真信彌陀救度、切願求生淨土、篤行專持佛名!

曇鸞大師說淨土行者是膽小鬼、劣夫、愚人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秉承龍樹菩薩對淨土法門「難、易二行」的判釋,立「自、他二力」論,認定淨土法門是他力救度法門。曇鸞大師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自力」和「他力」的定義。

曇鸞大師云:「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禪定。以禪定故,修習神通。以神通故,能遊四天下。如是等名為自力。又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遊四天下,無所障礙。 如是等名為他力。」

畏者,是膽小鬼,猶如怯弱之士;劣夫,就是下劣凡夫。給劣夫一隻矮小的驢仔代步,他竟跨不上!淨土行者都沒有能力學法、受法、持法,甚麼持戒、禪定、誦經等都不行,只有乘佛願力一法,才得解脫,得大自在,自然就真信切願。

曇鸞大師最後補充說:「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這句「勿自局分」,告知淨土行者是愚人,勸化他們日後得聞佛力救度法門時,不要留半點自力,要完全仗靠佛力,一去就去到盡!

善導大師說淨土行者是罪惡生死凡夫

人比人,比死人!若以善惡智愚、罪福苦樂相比,人與人之間何止有千差萬別!但在佛的眼裏,我等末法惡世生死凡夫卻只有一品──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是善導大師說的第一種決定深信,也是人人都要面對的一個悲哀現實,因為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死,無一倖免。

偏偏論及淨土法門時,卻只有極少數人承認自是下生下品機眾的身份去修習此法門。大部分人自覺是智者或為善者 – 智慧比人高,福德比人多,因此往生的品位應比別人高,甚至追求「蓮生上品」,又以「淪為」下生下品者為恥。淨土行者切忌這種「驕慢」 ──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回想一下,我等凡夫為何走進淨土門來?多生多世以來,若非自是修行失敗者,又怎會輾轉迂迴來到淨土門前,向阿彌陀佛求救,帶我們出離三界生死呢?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在門前等候我等凡夫前來,如今已經十劫了!只因我等凡夫沒有決定深信自是怯弱下劣的愚人、罪惡生死的凡夫,所以過淨土門而不得入,只能擦身而過,哀哉!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