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老死者,同時頓起,量數等齊
《阿彌陀經》四番指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說明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皆是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所成就。阿彌陀佛以無漏心生,興起建構超踰諸佛淨土的宏願,勵志修清淨業,五劫思惟,成就了真實功德莊嚴的報土。何以見得極樂世界的真實功德相?
就《觀經》的「寶樹觀」而言,《經》云:「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此正明「樹之體量」。善導大師釋曰:「言『量』者,一一樹高,三十二萬里,亦無老死者,亦無小生者,亦無初生漸長者;起即同時頓起,量數等齊。何意然者?彼界位是無漏無生之界,豈有生死漸長之義也?」
娑婆世界是有為生死界,萬物經歷生、住、異、滅的變化過程,相續地遷流不息;眾生亦然,經歷生、老、病、死的苦惱,無止地循環輪轉。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界,不生不滅是諸法實相,故言:無老死、無小生、無初生漸長。這是無為法、是實相法,凡夫難以理解,不可思議。
又極樂世界的寶樹,「起即同時頓起,量數等齊,無不具足」。這種莊嚴類似「華嚴宗」所描繪的「法界緣起」觀,即「十玄門」中的「同時具足相應門」,意即同時俱起,無先無後,一切具足而沒有遺漏。彼此相應,互不相違,闡明十方三世一切諸法,超越時空,同時具足,圓滿相應,成為一大法界緣起。
花果同時,不從內出,自然而有
又《觀經》云:「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於眾葉間,生諸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善導大師稱言:明其「林樹雖多,而無雜亂;華實開時,不從內出。」斯乃法藏因深,致使自然而有。
我們世間的樹木,必先開花而後結果,而且果從花內而出生的;花果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但是,極樂世界的寶樹「花果同時」,換言之,此乃非因緣所生!又果「不從內出」者,即是自然而有,無內外之別。
娑婆世界是因緣所合和的世界,有因有緣,就會有果;果中帶因,因果相續,循環不息。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界,因是阿彌陀佛的無漏心生,所以極樂世界的寶樹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的,自然而有,而非造作,故云「斯乃法藏因深,致使自然而有。」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在菩薩因地修願行時,已深達諸法實相、因果不二之法性,故云「因深」。以因深故,果上依報,乃至華果同時,皆自然有,即現「因果不二」之妙相。
因順餘方,故有之名
就凡夫而言,實相、法界、無為、涅槃、自性等都是離言絕相,心行滅處的妙境,但釋尊卻能夠透過觀察極樂世界的真實功德相,善巧地將「抽象」、「形而上」的概念具體化,並一一告訴我等凡夫。
雖然,釋尊在《無量壽經》指出極樂世界:「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所謂「因順餘方,故有之名」,就是彼土超世希有,其殊勝妙境沒法以其餘他方世界所用的名相來形容,故釋尊只能借用其餘他方世界的相似物,以指標月,令我等凡夫生起欣慕之心、願生之心。事實上,極樂世界的真實功德相比我們想像的,不知超勝多少百千萬倍。
極樂國土,是報非化
但無論如何,釋尊切實地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一個僅「次於無為泥洹(涅槃)之道」的國土,是實報莊嚴土,簡稱「報土」。歷來對於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各方多有爭議。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毫不含糊地指出:彌陀淨國,是報非化,一鎚定音!這個定案十分重要,釋除很多人對淨土法門的種種疑惑,特別是三輩九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