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現在、過去、未來,都是罪惡生死凡夫?

20171127-p006

《觀經》以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觀經》是釋尊專為佛滅後的凡夫佛弟子,透過往生淨土而究竟解脫的經典。善導大師指出:此經以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所謂「一心迴願」,即是「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觀經》云:「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又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至誠心、深心就是「一心」,及迴向發願心就是「迴願」。

可知佛滅後的一切求生淨土凡夫,只要「一心迴願」,即便、必生淨土!《觀經》沒有詳述「三心」的含義,但善導大師佛前結願,欲出《觀經》要義,造疏立宗,楷定古今,尤其「三心」釋,詳盡備至。

善導大師的「三心」釋中詳述「深心」,並提出七種深信。入門的第一種決定深信是:「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段文字名為「機深信」,至為重要。

「機深信」文所指的人,恐怕不是我嘛!

作為一個普通凡夫,今生得聞佛法,我們才知道自己因起惑而造業,受流轉生死之苦。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又怎會不相信佛陀的說話?我們「本來」就是佛滅後的求生淨土凡夫,善導大師何以重申聲明一遍:我們必須首先要建立「機深信」,才能「即便、必生」淨土呢?

問題在於,很多佛弟子雖自知「本來」是罪惡生死凡夫,但自後學了佛,乃至皈依受戒後,聞法讀經,護持三寶,拜懺修善,福慧雙修,與眾不同。今天的我豈能與昨天的我同日而語?此「機深信」文所指的人,恐怕不是我,是另有其人吧!

再看清楚「機深信」文,「自身」者,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是今天的我;「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是昨天的我;「無有出離之緣」是未來的我,同一個樣子,沒有甚麼不同,依然造罪惡,依然有生死,依然是凡夫,依然固我!

我們在「讀誦大乘」方面出了甚麼問題?

釋尊在《觀經》全面地、認真地特為我等佛滅後未來世一切善惡凡夫,回顧及總結了我們在修學佛法,尤其是在讀誦經典方面的所作所為,並善巧地娓娓道來我們的「病源」之所在。

首先,釋尊應以韋提希夫人為代表的凡夫啟請,從定善的思惟及正定講起,並老實不客氣地直言: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
換言之,息慮以凝心的定善,是見性入道的內凡夫,以自修持力所修的觀行禪定工夫,並不是我等未破見惑(知見上猶在罪福、善惡等相對待的世間法),又未開天眼(未證得三果),還在心外求法的外凡夫所能修習。

縱然我等凡夫看了一些禪坐的經書,跟師父學靜坐,間中打坐調息,一方面為健康養生,另一方面求出離生死,就以為自己是修心習定,實際上談不上甚麽定善工夫,亦無功德可言,豈能以此「非真實心中作」的行業,迴向發願,求生真實淨土呢?

所以,就韋提希夫人的凡夫根機,釋尊自開散善三福,即大乘行福,小乘戒福,人天世福,讓我等佛滅後未來世一切善惡凡夫得知,雖無定善功德,若有散善功德,亦可迴向發願,求生淨土。

釋尊隨即在三輩觀文中,特別在大乘行福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方面,將遇上大乘佛法的上輩凡夫細分為上、中、下三品。釋尊指稱,若有眾生,能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是為上品上生者。善導大師簡釋「能」者,是「堪能奉法,依教修行」。

另善導大師詳釋「讀誦大乘」的意義和具體內容,云:「此明眾生性習不同,執法各異。前第一人,但用修慈持戒為能;次第二人,唯將讀誦大乘為是。然戒即能持五乘、三佛之機,法即薰成三賢、十地萬行之智慧。若以德用來比較者,各有一能。即合上第三福第三句云『讀誦大乘』也。」可知「讀誦大乘」的內容十分廣泛,涵蓋淨業三福的所有行法。

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概括來說,我一直自以為是上輩的「遇上凡夫」,接觸了大乘方等經典後,是不是「上品上生」者,能受持、能奉行淨業三福之法嗎?若不能行持,我是不是「上品中生」者,能善解經典的義趣嗎?若不能善解,又能深信「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因果法嗎?若不能深信,我是不是「上品下生」者,能相信此法嗎?

若不能相信,我是不是「遇惡凡夫」的「下品上生」者,能不謗「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因果法嗎?全部都不是,因為我全部都做不到!那麽,釋尊,你是不是想告訴我,我就是「下品下生」者?

釋尊的回應是: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甚麼是「多造惡法」?內懷貪瞋,作意著相,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甚麼是「無有慚愧」?自己造惡造業,還不自知,遇以為自己在修行,有工夫,有成就,有功德,心生驕慢,無有慚愧,就連承認自己是「機深信」者的勇氣、觀照自己是「機深信」者的智慧都沒有!

善導大師為何要淨土行者決定深信自己是下生下品的眾生,才能得入純粹淨土法門?簡單來說,只有體認到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時,方能感受和接受彌陀的慈悲救度──「法深信」!下文再述之。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