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選擇淨土 絕對相信 毫不懷疑

(下載:PDF_downlaod温暖人間第402期-潘宗光選擇淨土-絶對相信-亮不懷疑.pdf )

引言:

潘宗光教授皈依佛教多年,常以科學家角度講解佛教的核心思想,以非常嚴謹的方法研究禪宗和打坐,今年7月3日,他以「淨土法門──我的選擇」為題開講座,並告訴大家,經過深思之後,在修行路上他終於作出了個人的選擇,以淨土宗為信仰依皈。

內文:

那天下着滂沱大雨,我們帶點狼狽,濕漉漉的走入他退休後從事慈善工作的辦公室,潘教授從房裏迎出來,驟眼間,他的笑容給人很舒服的感覺,整個訪問過程,他那自在從容的笑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他從前皺上眉頭的樣子稍有差別。

知道我們此行是採訪有關淨土宗的,潘教授即自動談他在修行路上的尋覓,他說以往喜歡涉獵和追尋不同的靜坐方法,甚至去過緬甸宣隆寺學習嚴謹的南傳打坐法兩星期,形容自己「在靜坐方面的修為也不錯」。他亦覺得身為佛教徒,對布施、持戒等六波羅蜜也要多做,亦經常以自己的特殊身份開講座弘揚佛法。

但作為一個佛教徒,他問自己究竟追求的是什麼?如果只是行善、參加法會、尋求離苦得樂,得人天福報,是否自己信仰的最終目標?就算修得升天享福了,也不能保證再下一生有機緣重臨人間修佛,若果不幸投生三惡道怎辦?所以他有一段日子感到很困惑。「其實佛經講得很清楚,投生墮落三惡道的機會是很大的,能夠做人的機會卻很渺茫,所以很多佛教徒的理想是希望這一生就能夠擺脫輪迴,這亦是我的追求。」

潘宗光花了不少精力修禪和靜坐,雖然成績不錯,但質疑這樣修下去,到底能否在今生就可以擺脫輪迴呢?他一再檢驗佛經等各方面的資料,覺得以自己現今的修為,單靠自己的力量,他應該沒有能力做得到,於是感到很沮喪。

淨土契應末法時代

潘教授說自己每遇困難,就會求助於觀世音菩薩,這次他也希望能得到觀音指引,卻突然有個靈感:「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常住淨土,化身億萬普度眾生,支持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既然如此,路已很明顯,觀世音菩薩以化身來娑婆世界幫我們去淨土,這個訊息給我強烈的震撼。」

這是四年前他的一個念頭,當時他對淨土一無所知,和很多人一樣,認為淨土宗不過是一些沒知識的公公婆婆修的念佛往生法門而已。「我身為科學家,又是大學校長,我以前曾以為修淨土是不妥當的,但當我發覺以往走的道路不通之後,我覺得自己一定要轉彎了。」

他覺得有必要研究一下淨土法門是什麼?在努力之下,他獲得一個很明顯的訊息,「佛陀講了很多經,但當時講經的對象,都是一些大比丘、大菩薩,以當時他們的善根、福報及佛的加持是可以成功擺脫輪迴的,但經過正法時代五百年、像法時代一千年,到現在的末法時代,人離佛的距離越來越遠,業力越來越重,共業更差,環境惡劣,在如此的五濁惡世之下,佛法雖好,但我們不對機;就算方法對了,若沒有善根、福報及機緣,一樣不能成事。」情況很清晰了,生活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的人,靠自己修行很難解脫輪迴。

移民淨土方便修行

佛陀說法有五個時段,所謂「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佛陀最早講《華嚴經》,是很高層次的佛菩薩境界;然後講《阿含經》,對像是外道、小乘人等,講的是苦集滅道、十二因緣、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他們想離苦得樂至涅槃。跟着講大乘的方等與般若,最後再講《法華經》《涅槃經》。佛陀覺得末法時代的眾生,跟着這些大小乘修行方法是做不到的,所以便開示淨土法門,講了淨土三經。

潘教授解釋,「阿彌陀佛很慈悲,他成佛的過程裏,明白十方世界的眾生,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了生死,開悟而最終成佛,所以他開了淨土法門度眾生,建立一個淨土,以不同方法接引不同眾生,幫助大家移民去他的淨土,那裏保證沒有三惡道,是諸大菩薩、阿羅漢等大善人俱會一處的,環境非常清淨可供修行,得成正果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眾生,這樣度他的效果會更好,我覺得這方法不錯。」

至於說修淨土法門是否迷信?到底有沒有西方世界淨土存在?是否只念句阿彌陀佛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土這麼遠是否可以去到?等疑問,潘教授說以現今的科學角度看,都不是問題,也已有圓滿答案,他說遲些便會考慮以「淨土與科學的關係」開講座。他亦預告,將會於本月22日公開講「淨土三經 – 我的體會」。

難信之法易行之道

為什麼都不是問題?潘教授認為「無論任何宗教,包括佛教,第一個條件就是信,不信的話根本就沒有宗教,我們信什麼?信佛陀,如果連佛陀講的都不信,那便沒有辦法了,佛陀說法時清楚的說了淨土三經,佛陀是不會說謊的。三經中對淨土的描繪極之詳盡,菩提樹、八功德水,所有生命的殊勝,無不說到,如果這些是不存在的,為什麼佛陀要編個故事來欺騙大家?沒這必要吧。譬如有人念大悲咒、參加大悲咒法會,為什麼?他是希望透過佛菩薩的大悲咒得到加持,找到力量。他又怎知念一句篇大悲咒就能給他帶來力量?這需要他的信心,信佛菩薩的願力能幫助眾生,方法是通過念大悲咒。又或者有人喜歡念六字大明咒,為什麼?為何會有效?亦是相信當中佛菩薩的願力可以幫他們。所有咒都是一樣,只要我們相信,念這個咒,就能獲得很大加持力。既然可以信大悲咒、六字大明咒、準提咒……為何不信阿彌陀佛咒,即念阿彌陀佛也會得到佛的加持?選擇性不信的話是否屬於個人偏見?」

潘宗光讀完淨土三經之後,終於清楚了解,佛陀在經上已說得很詳細,現今這個時代修淨土最能契應解脫,但佛陀亦說淨土卻是「難信之法,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因為「靠佛的力量得解脫是易行道,靠自己的力量來修是難行道。信淨土這方法太殊勝太簡單了,末法時代的眾生很自我,自以為很了不起,這種看似愚夫愚婦的迷信方法他們怎會信?」

生活在現今的香港社會,很多人仍不接受、不相信淨土法門,所以潘教授亦希望能幫助大家明白淨土,「我自己也算有少少知識,也是一個科學家、一個大學校長,對不同宗教也有認識,我選擇了淨土,我以自己作為一個榜樣,我不敢說自己一定對,但我就是這樣尋覓中走過來了,也算是一種無言之教罷,有時你怎說也不會有人聽的,便做個榜樣給人看好了。人的執着和自我形成障礙。只有看通了,有緣人是會相信的。」

菩薩啟示解惑方法

那是否表示他與淨土有緣?潘宗光說自己是經過細心考慮後,覺得已沒有選擇,「這是唯一的方法,亦是觀世音菩薩給我的啟示,所以我非常感恩觀世音菩薩。」潘宗光說他願意做一個弘揚淨土的先行者,所以他講座的題目,特別强調「我的選擇」,希望更多人聽後會多考慮一下,不要一下子就排斥它。

在信的過程中有過掙扎嗎?「我花了大量時間看與淨土間接及直接有關的經文及淨土大德的著作。與我們有緣的四大菩薩,除了地藏菩薩有特別的大願之外,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都勸我們歸淨土。回想一下,為什麼佛教徒一見面就會說句阿彌陀佛?明顯是我們文化中及很多佛教徒早就受到阿彌陀佛的影響,而與普通百姓最具緣分的觀世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若非我們早與這兩位西方聖人有深厚因緣,怎會一見面就互相念句阿彌陀佛作為打招呼?有苦有難時就找觀世音菩薩求救?就是由於過往我對觀世音菩薩的信賴,加上最近他給我的啟示,我毫無疑問地接受了淨土法門,再看經文時一切都變得清晰和吻合了。」

潘教授再解釋,「你看每一個時代的經,都有提及淨土。就以《華嚴經》為例,普賢菩薩導引善財童子到淨土成為觀世音菩薩的使者,修普賢十大行願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的大菩薩,要有阿彌陀的加持才可做到。」

以下訪談中,我們請潘教授解答一些有關淨土宗的疑問,及與大家分享他四年淨土修習的心得:

温:你對自己往生淨土有信心嗎?

潘宗光:我對淨土信心堅定。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講得很清楚,只要我們信願行(行即是持名念佛)做足,往生淨土是他的承諾,他的責任。所以我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往生西方,一點不擔心,你說我是自大也可以。既然如此,我更希望我的朋友、有緣眾生都能思考一下,希望能同登極樂。所以我念佛的心是越來越淨,沒有其他雜念了。經上也說只要你有這個願,天龍八部都會來保護你的。阿彌陀佛成佛時,十方世界震動,齊來讚嘆、支持、保護。任何念佛人往生時,也自然有阿彌陀佛的接引,有諸菩薩及天龍八部的保護。

温:你如何念佛?念佛有哪些方法?

潘宗光:因為我退休了,每星期總有一至兩天在家中閉關念佛,除非有其他特別安排,其他日子每天念佛約四小時。這是我個人的選擇,不等於人人要像我一樣。

方法亦沒有一定規矩,不同時間念的方法可以不一樣,可以念六個字或單念四個字、用唱誦方式念、也可以配音樂唱、只在心裏念、一邊開會一邊念,隨緣便可,但最重要是堅持,譬如修淨土的信眾每天要定時念一段時間,一小時或半小時,早起廿分鐘、晚睡半小時便可做到了,這樣做能鞏固念佛的意識,因為我們不可以保證臨終時能否念得出聲,萬一意外死亡或臨終昏迷便沒機會念佛了,假如平日我們多念佛,我們的潛意識或佛教所講的第八識,便種滿阿彌陀佛的種子,自己已與佛名號融為一體,便不用怕了,就算隨時昏迷死亡了,那個潛在的聲音已經會帶着我們往生。

温:念佛是否要念至一心不亂?

潘宗光:我們要以佛經為核心指導思想,第十八願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很大的承諾,你若去不了極樂世界他不會成佛,但阿彌陀佛成佛已十刧,他接引眾生的願已經圓滿完成,所以修他的念佛方法是一定可以去到淨土,所以我覺得阿彌陀佛不會設任何關卡難倒我們?雖然《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讀經要以經解經,將三部淨土經互相理解,因為《阿彌陀經》很短,當你誠心念阿彌陀佛,心想着阿彌陀佛,不停的念,你自然就會與佛產生感應就是這意思。

一心不亂不是說你要修心到沒有雜念妄想的意思,因為人是一定有雜念妄想的。

一般人很自我,信心不夠,會懷疑單單念佛是否足夠?於是會買多個保險,除了念佛,也念咒,修禪。善導大師對一心不亂的解釋是,一門深入,不要再花時間多修,要純修、淨修,念的時候偶有雜念妄想是自然的,沒雜念妄想便是聖人了。就算到四禪八定,仍未能完全擺脫妄想雜念,何況凡夫?

温: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宗旨說什麼?

潘宗光:遠古時有個國王想普度眾生,他出家為法藏比丘,他在當時的世自在王佛面前許願,要建立一個殊勝的淨土,讓眾生離苦得樂。世自在王佛,以神通帶他參觀了二百一十億個佛土,讓他參考各佛土的特色,經過五劫時間思考,發了四十八大願,綜合為四:一,希望從零開始,建立一個殊勝世界,不似五濁世界般混濁,没有畜牲、餓鬼、地獄三惡道,內裏樣樣皆是美好的,個個皆是大善人。二,接引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幫助他們移民到淨土。因為十方世界有不同類型的眾生,有菩薩、阿羅漢、大善人、大惡人、有畜生、有鬼等等,所以他設計了不同的接引方法。三,修行圓滿四十八大願後他會成佛,四,有些修行人暫時未必想移民淨土,反而想留在他自己的世界修行及度眾生的,佛亦會尊重他,加持和幫助他,在他自己的世界完成菩薩精神弘法。

其中最重要是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即是說,只要我們有至誠心,深信有極樂淨土的存在,深信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深信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是可行的,而心生歡喜,欲生我國,就是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萬一你已深信但沒發願,阿彌陀佛也不能來捉你去,所以要發願,發了願,工具就是念佛,十念不過是概括數字,念多少?善導大師解釋清楚,從現在至臨終一直念,有十年壽命就念十年,只有一小時就念一小時,希望不間斷的念,心嚮往的念。念至心田的意識夠強大,感應自然大,保障自己一定能去到。

所以首先要深信,信自己在末法時代,在諸多困擾和煩惱中,靠自己不能擺脫輪迴,只有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相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存在,依靠他,跟着發願及念佛就可以去到,獲得神通及大能力後再回世間度眾生。如果我們做足信願行這三樣卻去不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不成佛。這是他的承擔,所以不用擔心。

温:《無量壽經》說往生淨土也要修三福,如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發菩提心,你如何理解?

潘宗光:其實佛告訴了我們很多途徑,主要是持名念佛,信心到什麼程度?根據《觀無量壽經》要具足三心,即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你心的境界是深入誠懇的、沒雜質的,回向往生淨土。以此三心的心態建立信和願。但有些人未必選擇念佛這途徑,根據《觀無量壽經》,他勤修三福(世福、行福、戒福),世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修世福肯定可得人天福報,能投胎上天享福;戒福是守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行福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勸進行者;如果他們最後都回向淨土。根據他們修三福的投入及成效,亦有機會往生到淨土的六個不同品位。上品上生,上品中生及上品下生是修行福的,修戒福的是可以到中品上生及中品中生,修世福可到中品下生,下品是做惡業的,如果他過往與佛有緣,臨終時能遇善知識勸他念佛,也能往生,這些都是不同的途徑,念佛往生,是最直接及穩妥,其他修三福往生,就較間接亦不是絕對的保證。我再強調一點:布施持戒是每個佛教徒都應該做的,但這些與往生淨土無直接關係,換句話說,往生淨土最主要是靠信願及念佛。

温:是否到了淨土才區分九品的層次?

潘宗光:有不同說法,我的理解是,往生淨土是蓮花化生的,蓮花接引往生者到極樂世界蓮花池,上品上生包括念佛念得好的,立即開花見佛得無生法忍。其他品位的便要過一段時間才開花見佛,時間長短跟品位有關。下品的是曾做壞事,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開花,在開花前那段時間,要佛菩薩的加持和自我檢討,加強信念,懺悔業障等等,到適當時間才能開花。

但我覺得這些並非最重要,因為以我們凡夫的目光怎能理解西方極樂淨土的境界,根本不用太計較,只要能到達淨土彼岸才是至關重要。

温:如何理解五逆十惡的人只要臨終念佛也可往生極樂?

潘宗光:這就是他的緣分,假如此人在過往世與佛有緣,此緣在臨終時,碰巧引導一善知識到他床前,勸他念佛,在那個時候他已見到地獄的獄卒來鎖他,便無選擇而相信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他,他便會很努力跟善知識念佛,這便符合阿彌陀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條件。你會質疑豈非便宜了這些大惡人?其實未必,有多少十惡的人能在臨終時得遇善知識?他也需要有很大的因緣,可能早幾世他也種了不少善因,與佛有緣,在今世適當的時候,因緣和合,阿彌陀佛就會來幫他。阿彌陀佛既是大慈大悲的,所有眾生都是他愛惜的子女,乖的子女不用擔心,那些壞孩子反而會叫他更擔心,讓他想盡辦法去幫,這也是順理成章的。為人父母都會明白,無論孩子如何壞,只要他肯回頭是岸,做父母的都會想盡辦法幫他的。道理一樣,作為兄弟的若怪責父母幫忙做了壞事的手足,希望他們明白佛教的慈悲喜捨,見到別人在難中得救,你要懂得歡喜,不要嫉妒,佛幫他對你絲毫沒捐害,他可脫離痛苦,你要替他開心,但人就是有嫉妒。佛也有三種情況是不能度的,一是無緣的人不能度,所以那些臨終念佛的大惡人是與佛有緣,是他的因緣成熟才能有善知識教他念佛;二是不能壞因果;三是不可度盡一切眾生。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