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談淨土宗特色之五現生不退

本文錄自慧淨上人所著「淨宗特色」一文。因分項清楚,對於初習淨宗或修行有年的人士,都甚為方便,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因此全篇載錄。這是本文的第五部份。

五、現生不退

1. “現生不退”的意思是,不用等臨終往生極樂世界才確定不退,現在就已經不退轉了。

2. 若依照華嚴、天台、禪宗、唯識、三論的解釋,要到極樂世界以後才有不退轉。我們這個法門不是這樣,而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現在就已得不退轉 了,就如《無量壽經》所講:“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不必等待來生往生極樂世界後,不隔時、不隔日,這個法門是當生成就的法門!

3. 往生極樂世界都是不退轉的菩薩的身份,是必須等到往生極樂世界才獲得?還是現生尚未往生就獲得了呢?是“現生不退”──還在娑婆,就預先獲得了不 退轉的身份。因為必定往生,而往生必定是不退的。所以從因來說果,在因地時就說這個果報的話,現在就已經是不退,現在就已經是無量壽了。

4.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所謂“即”就是當下,不隔日,不隔時,從“至心回向”那一刻起就已經是往生涅槃報土的身份,永不退墮。

5. 就一般了解,須得往生到淨土之後才不退轉,或者是自力的功夫證悟到初地或七地以上才不退,但現在未到極樂世界就獲得不退轉了,這是“從果說因”。因為我們必定往生,今生今世必定“順次生”,下輩子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說來,豈不是現在就不退了。

6. “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亦即:平生之時,已得往生身份,不待臨終之刻;身在娑婆,已得不退轉位,不俟往生之後。

7. 我們這個法門是簡易殊勝,是現生不退,不退報土,不退涅槃境界,不退成佛之身。

8. 見佛身即見佛心,見佛心即悟佛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於救度眼前醜惡卑賤、怯弱無力的自己,這便是入信,亦即是得到“信喜悟”的無生法忍(信心不退),這與《大經》十八願成就文所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同一意趣。

9. 善導大師在三心釋中設立“二河白道喻”,說明行走白道的行者,在自覺貪欲、瞋恚之心強盛,無法止息,後退無路,必墮地獄的當下,忽然聽聞阿彌陀佛 救度的招喚之聲說:“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突聞此語,如雷貫心,豁然醒悟,信眼開朗,不可思議,嘆未曾有,立即住於大安心大 滿足的境地(不退轉),彌陀救度法門所說的見佛或聞名即是這種心境的體悟。

10. 第十一願當中有兩個願事:第一就是“住正定聚”,第二就是“必至滅度”。這兩種利益是到極樂世界才能獲得,還是現在就能獲得?從曇鸞大師的問答解釋中就可以了解。曇鸞大師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意思是說,在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無量貪瞋痴、塵沙煩惱罪業還沒有斷除時,就已獲得終必成就涅槃的身分。所以“涅槃分”就是指“住正定聚”。完全的“必至滅度”是往生後就能夠獲得。

11. 所謂“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只要“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上盡一形,乃至臨終十聲、一聲、一念, 念其名號”之意)──這個念佛不是只為了現世的福報,或者是為了將來求生人天,都不是,而是“至心回向,願生彼國”;有了這“回向願生彼國”的話,“即得 往生,住不退轉”,當下就獲得往生身份了。

12. 在四十八願當中,乃至在整部《無量壽經》當中,除了說念佛以外,也談到諸行來迎、也談到三輩功行,可是,諸行來迎的目的,是要導歸念佛必生;三輩 功行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輩都談到“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尤其是第十八願的成就文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 往生,住不退轉。乃至命終,一念念佛、願生極樂,當下就往生,就住於不退轉的果位,豈不是念佛很殊勝、超越一切、當生成就!

13. 《觀無量壽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這在在都在說明依第十八願“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眾生,他就是正定聚不退轉菩薩。

14. 我們學佛的目的在於成佛,如果能夠進入必定成佛、不會退轉的地位,這樣雖然現在還沒有成佛,也就沒有恐懼了,因為既然已入不退轉位,總有一天必定 會成佛。反之,如果我們還沒有進入不退轉位,那麼即使才高學博,深入經藏,而且精進勇猛,但仍難免心中會存有在多生多劫中可能會在某個因緣下退轉的顧慮。 因此,菩薩道的各階位,最重要的就是初地,也就是歡喜地、不退轉地,只要能夠進入這個階位,接下來就只有前進,而絕無退轉,這樣豈不是必定成佛可期了。

15. 彌陀本願名號具足萬善萬德,此萬善萬德讓於稱名之人,所以稱名願生之人,現生即已完全成就將來往生成佛之正因正業,於此娑婆世界雖是凡夫,已獲不退轉決定成佛之果位,將來誕生極樂,自然升進成佛。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