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輩九品與胎生的關係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三輩九品--往生前,以眾生的根機來論輩品

淨土法門的《讚佛偈》說,阿彌陀佛「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又《迴向偈》說,我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兩偈所說「九品」是否相同?極樂世界有沒有「九品蓮華」呢?

「三輩」始見於《無量壽經》的「三輩文」,釋尊向與會「發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阿羅漢及菩薩聖眾說:你們都具有大乘根性,可分為上、中、下三輩;但不管你們是那一輩具大乘根性的佛弟子,若聞說淨土法門,皆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得生淨土。

《無量壽經》的「三輩文」帶給發菩提心的佛弟子,一個十分重要的訊息:任何眾生之所以得生極樂世界,即無量壽佛的淨土,其背後的力量實是無量壽佛的願力,而得生所需的功德實是來自無量壽佛的名號,所以,與他們自力修持的工夫,或所修的功德大小,沒有任何關係!

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解釋《無量壽經》的三輩文時,云:「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三輩即九品,以眾生的根機來論輩品,故言「九品咸令登彼岸」。

三福是成佛正因,卻不是往生正因,故要迴向,方可得生

《觀經》的「三輩」文,也分為上、中、下三種不同的根性的人。上輩是遇大乘菩薩法的凡夫;中輩是遇小乘聲聞法的凡夫,也有非佛弟子、行善的世俗凡夫;下輩是遇惡緣的凡夫,有不堪受法的佛弟子,也有非佛弟子、行惡的凡夫等。每一輩分為上、中、下三品,合共九品。

其實,九品中每一品也可細分為三品,成為八十一品,如此類推乃至無量品。對以自力心修散善三福的三輩佛弟子,釋尊在《觀經》教他們,若欲以「三福正因,九品正行」,求生淨土,迴所修業,向所去處。他們都是未開天眼,不堪受定善觀行之善法的佛弟子,如韋提希等凡夫。

然而,「三福」是世福、戒福、行福,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所謂「淨業」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如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凡所施為趣求,亦皆真實」。

淨業三福是釋迦、彌陀及三世一切諸佛的成佛正因 (非往生正因)。若有修散善三福之機的佛弟子,欲求生淨土者,不管他們修單福,雙福,或三福,只要將所修的多少功德,只要迴向,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在第十九願答允行者,臨終來迎,與諸聖眾接引行者,往生極樂世界。

三輩九品 -- 往生後,以胎生者「開華遲疾」等來論輩品

但有一點值得留意,這些以自力心修散善三福的三輩佛弟子往生極樂世界,全部都要入住蓮胎,有開華遲疾之別。他們有什麼「疑障」,導致「胎生」?是「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還是「猶信罪福,修習善本」呢?釋迦世尊教修散善三福,弟子依教奉行,怎會變成疑障?

如上《無量壽經》「三輩文」所言,三輩眾生隨其根性,皆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得生淨土,為什麼偏偏有散善之機、欲求生淨土者,不依教奉行,仍堅持以自力心修三福及其他法門,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呢?就淨土法門來説,他們算不算是疑惑佛智?!

按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釋三輩九品文所立「十一料簡」言,以「三福正因,九品正行」求生淨土的佛弟子,必須辨定「三心正因,念佛正行」,乘佛願力,得生淨土。須知往生淨土的「正定之業」 – 稱名正行,決定往生,順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本願行」故。

他們以自力心修散善三福的三輩佛弟子所受持種種不同善法,因此蒙受佛菩薩臨終來娑婆,接引往生的狀況各有不同。他們往生後,由於宿世所修時節有延促之分,其蓮苞敷開的時節有遲疾之別,華開後的得益亦有異,故有「九品往生」之義。

這些《觀經》的胎生者有一宿花開,有一日一夜,有四十九天,有六劫、十二大劫等是苦。其實,這些住胎時節的數字只是表法。至於「修業延促」、「開華遲疾」等種種差別相,只是胎生者自心疑障所生起的種種妄想分別,故此「九品蓮華」實非彌陀「平等一相」的報土所有。

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 (胎生),信心清淨者,花開則見佛 (化生)

總括而言,淨土法門說「三輩九品」,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就往生極樂世界之前,眾生的根性來論輩品,另一方面,相對於往生極樂世界之後胎生來講,眾生仗己「功德」,迴向發願,如修三福的散善之機,皆因有「疑障」來論輩品。

淨土法門是以信方便,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所以,疑惑佛願力救度,尤其是第十八願,疑惑佛光明名號的功德,才是往生淨土的最大障礙、絆腳石!《觀經》三輩九品文的目的不在於修三福,迴願求生,而是引導佛弟子辨定「三心正因,念佛正行」,乘佛願力,念佛往生。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說:「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信心清淨者,花開則見佛。」「種善根」者,指以自力心,修戒定慧,積功累德,修因證果,迴願得生,因疑入胎;「清淨」是佛,指對佛有絕對信心之人,乘佛願力,專稱佛名,具信願行,蓮花化生。

為何後者是化生,而不是胎生;敷開,而不是含苞;見佛得忍,而不只是見土得生?下回分解。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