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要如浪子回頭金不換

圖:Maseedis Kay
圖:Maseedis Kay

一連三篇文章引經據典,讚嘆念佛人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知識」,是「人中芬陀利華」、觀音和勢至的勝友,乃至是彌陀「佛子」!為甚麼念佛的果益如斯殊勝,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及?

更難以置信的是:念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行持之一,而且是最容易的行持。為甚麼念佛既勝且易? 我們不妨從另一方面去看大乘菩薩教,自然明白。

一般講到佛教,尤其是大乘菩薩教,大家會馬上聯想到「修行」 ──修福修慧,又或聯想到「保佑」──加持、護念、攝照、救度等等。不過,無論是「修行」,還是「保佑」,作為佛弟子,無非為了離苦得樂,乃至完成佛道!

顧名思義,言「修行」者,即強調以自修持力,行菩薩道;言「保佑」者,則強調以他(佛)本願力,即他力保佑、他力護念、他力加持、他力救度,所以,淨土法門本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他力救度法門。

言「菩薩」者,發菩提心、無上心者,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脫)度(救度)他。彌陀淨土法門,正是阿彌陀佛發大願,成就「光明」「名號」,並將其殊勝功德迴施、攝化和救度十方眾生。

《觀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又云:「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念佛的眾生自然蒙受阿彌陀佛的光明所攝取,如善導大師解釋的「光攝三緣」──親緣、近緣、增上緣,及自然領納了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

念佛人領納阿彌陀佛迴施的功德,相比於凡夫以自修持力,乃至未證佛果的菩薩所修的功德,無疑是殊勝得多。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被釋尊冠以「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上的」、「真實的」等等來形容。

所以,讚嘆念佛人被譽為「善男子、善女人」、「善知識」,「人中芬陀利華」、「佛子」,當然不是念佛人的工夫,而完完全全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是迴施給念佛人的名號功德所致。

阿彌陀佛獨選念佛一法,致使十方眾生得生淨土

《觀經》又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可知諸佛如來都可以進入稱念某一佛名,或禮拜某一佛像,或憶念某一佛相的眾生心想中。善導大師云;「[念佛人]依自信心,緣相如作也。心能想佛,依想佛身而現,即是心佛也;離此心外,更無異佛者也。」

不過,阿彌陀佛較為特別,他在其根本大願(第十八願) ,獨選「念佛」一法,使稱念其名號者,可以乘此願力,易得往生其淨土。稱念彌陀佛名的眾生,不但自然蒙受彌陀的光明所攝取,及領納彌陀的名號功德,而且自然對往生彌陀淨土的信心,樂欲求念彌陀名號。

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誓言:若不能使稱我名號者得生我國者,我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將自己能否成佛,與任何一個眾生稱其名號能否得生彼國,綑綁在一起!這是一個超世大願,是諸佛不能及的大願。

由於涉及往生彌陀淨土的殊勝果益,因此,念佛方面必須有些地方注意一下,一者念佛必須依順彌陀本願而作業,二者必須念彌陀名號,三者宜用口稱念,四者是必須要「專」,或相續而不間斷,所謂「教念彌陀專復專」。故此,淨土法門又名「念佛法門」。

機法兩種深信──置死而後生

求生淨土者怎樣做到稱念彌陀佛名「專復專」呢?行相要專而不雜,心相必然信而不疑。信甚麼呢?當然是完全信受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若然對阿彌陀佛本願力的救度有疑惑,就不會一心專稱彌陀佛名,而會試圖夾雜其他以自修持力的行法,以期求生淨土。

又,求生淨土者怎樣做到不會夾雜其他以自修持力的行法呢?就要在心相上完全相信自己是:「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提出七種深信的第一種決定深信,又名「機深信」。

只有「機深信」,才會有「法深信」,即第二種決定深信,云:「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有了這兩種決定深信的心相,求生淨土者所作行業,所現行相,必然是專稱彌陀佛名矣!

依彌陀本願求生淨土者,必須老老實實地決定深信自己是「浪子回頭」:「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蝎。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又決定深信自己:「欲迴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換言之,依彌陀本願求生淨土者,要「死心念佛」,死盡自修持力之心去念佛,才能全仗佛本願力之心去念佛,即便得往生淨土的殊勝果益,成為一個「金不換」的「佛子」!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