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與當時諸師的淨土思想有何不同之處?

(圖:www.khanacademy.org)
(圖:www.khanacademy.org)

諸師錯解三輩九品的機類

唐沙門善導大師集記《觀經四帖疏》,針對當時諸宗祖師的異解、別解,在〈玄義分〉「第六、和會經論相違,廣施問答釋去疑情⋯⋯」,為了「和會」諸師在經論之問互相違逆的地方,施以問答的方式,釋除各種疑情。當時大家有甚麼「疑情」?我們溫故知新,可能也有現實意義!

首先,對三輩九品的理解,善導大師多番舉證和推理,逐一對破,有條不紊,嚴謹有力,最後誠證,云:「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

諸師卻指稱上輩是大乘聖人,中輩 是小乘聖人,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無疑設置入淨土的門檻,拒「佛去世後的五濁凡夫」於門外,豈不是自失誤他?為害茲甚!可怕的是:如今還有人這樣想、這樣說,自認「往生無分」,殊不知「然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以斯文證,故知諸師所判義同前錯也。」

諸師錯解下生下品文的「具足十念」

其次,善導大師在「會通別時意」文,力斥諸師錯解往生之願(信願) 和念佛之行的關係,指出「有行無願」的念佛和「有願無行」的念佛,皆不能即時今生往生淨土。以上兩種念佛,有別於下生下品文的十念「南無阿彌陀佛」。經文說「具足十念」,就是「願行具足」,乘佛本願力,豈有不能即時今生往生淨土之理!

他再一次痛心疾首地說:「今時一切行者。不知何意?凡小之論乃加信受,諸佛誠言返將妄語,苦哉奈劇,能出如此不忍之言。雖然,仰願一切欲往生知識等,善自思量。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也。」

善導大師似乎很激動!有些淨土行者寧願相信凡夫和小乘之論說,反而諸佛誠言,卻當作妄語,苦哉奈劇啊!淨土行者必須深信佛語,不可執菩薩論以作指南。尤其是當今現世,自以為有識之士者,若議論和弘揚淨土法門時,必須倍加小心,專依淨土三經及遵循傳承祖師註解,以免自失誤他。

善導大師在「三心釋」又言:「若佛所說,即是了教。菩薩等說,盡名不了教也。應知。是故今時仰勸一切有緣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

所謂正、習二障,即所知障和煩惱障。沒有正知正見,故名正障;業力習氣而生煩惱,故名習障。平章是官名,意為商量處理,有點紋路也。佛說的是「了教」;菩薩等說的,盡名「不了教」。淨土行者必須恪守淨土宗傳承,若然碰到他宗他流的言論,亦毫不妥協,不賣人情,所謂「敬而不依,堅持本流」!

諸師錯解,認為極樂世界不是報土

最後,善導大師在「和會門」明確指出:彌陀淨土,是報土,非化土。他引述《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換言之,上言此淨土法門專攝「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他們只要順彌陀本願而專稱其名號,即具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得生極樂報土!那麼,凡夫豈不是「本願稱名」就能入報!?如曇鸞大師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這個結論太震撼了!真是不可思議中的最不可思議!所以,善導大師在「和會門」提出一對石破天驚的問答,如下: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這對問答非常清楚,絕不含糊!凡夫的確可以託佛願,作強緣,入淨土。不單是凡夫,而且小乘或大乘聖者都一樣,要託佛願,作強緣,入淨土,故言「五乘齊入」。不託佛願作強緣者,實難欣趣矣。當時只有善導大師一人提出「凡夫入報」的淨土宗特色,其餘諸師豈敢輒言,事關重大故。

上言傳承祖師、恪守傳承,究竟淨土宗的傳承是甚麼?就是「佛本願力」!如曇鸞大師說:然核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