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門」與「弘願」,哪個是方便,哪個是真實?

(圖:www.jodo.org)
(圖:www.jodo.org)

「弘願」是獨立而有別於「要門」的往生門徑

上文引《佛說阿彌陀經》,唯說執持名號而得生淨土,故知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所說的「弘願」,即依彌陀本願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得生,是獨立而有別於「要門」的往生淨土之門徑,是無可置疑的客觀事實。

此外,依釋迦世尊在《觀經》提出的「三心」,善導大師指出:一切善惡凡夫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就算毫無定散二善功德迴願求生的遇惡凡夫,即下輩之機眾,只要稱「南無阿彌陀佛」,亦可得往生。

顯然,此往生門徑有別於散善行者,即以「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迴願求生淨土者,說明了「要門」和「弘願」的心相和行相不同,正好說明「要門」和「弘願」是兩種獨立而不同的淨土修持方法,或通入淨土的門徑。我曾於2014年 的一篇文章〈九品凡夫,辨定三心,即便往生〉討論過。

不堪受定散二善之機眾,可以念佛求願往生

事實上,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還有一對問答,正好說明淨土宗的要門和弘願,可以是獨立兩門,而不是一門。文曰:「問曰。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意思是:釋尊說法一定對機而說,不會無的放矢。既然淨土宗要門要修定散二善,迴願求生,那麼,甚麼人可得堪受呢?

善導大師答得極為巧妙,首先,他不順序去答前問,卻先答後問。此外,他不正面去答「誰是得受機」,而是反過來去答「誰是不得受機」!其實,釋尊是娑婆化主,所化眾生豈有不受之機呢,所謂「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得解」,但是善導大師確實指出有兩類「不受機」眾,云:

「答曰。解有二義。一者,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也。斯乃朽林碩石,不可有生潤之期。此等眾生,必無受化之義。除斯已外。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此即答上,何機得受義竟。」

第一種不受化定散二善之教的四種眾生:一、謗法;二、無信;三、八難;四、非人。聞法生謗,是名謗法;雖聞佛法,而都無有信謗之心,是名無信。八難是:一、地獄; 二、餓鬼; 三、畜生;四、鬱單越(新作北俱盧洲);五、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六、盲聾瘖啞;七、世智辯聰;八、生在佛前佛後。非人,如八部眾中,有似人而又不是人的眾生。此眾生各有因緣不受修福修慧之釋尊教化。

另一種不受化定散二善之教的眾生是誰呢?念佛求願往生者,不受定散二善之教而得生淨土──極樂世界。為甚麼?他們不假自力修定散二善,只是一心信樂,乘佛願力,莫不皆往。這正好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言,是本願、是弘願,有別於釋尊所教的「要門」──修定散二善,迴願求生。

既言念佛求願往生者不受化定散二善「要門」之教,即是定散二善之「不受機」,故知念佛求願往生的「弘願」,當然是獨立一門矣。

「要門」與「弘願」,哪門是方便,哪門是真實?

如上所述,又有人貶低念佛求願往生者,認為釋尊為在《觀經》下輩觀,令不受化定散二善之機開一道方便之門,教此等求生淨土的機類念佛亦可得生,但事實則恰恰相反。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散善義〉的「三心釋」開始時,已經明言:又就此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單行世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戒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單行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迴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迴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人也。」

六個「迴亦得生」的意思是甚麽?就是「以三福為正因,九品為正行」的修散善而求生淨土之「要門」行者,管他是上上品,還是下下品,迴亦可生。至於「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而求生淨土之「弘願」行者,如《觀經》云:「發三種心,即便往生」,兩者的語氣差別很大。

善導大師指出九品文中皆有十一門義者,其中第四條「辨定三心,以為正因」。九品機眾雖然遇緣有異,受法不同,認定以三福為正因,求生淨土,但只要他們清晰明辨,隨時隨地決定以三心為往生的正因,念佛為往生的正行,即如《觀經》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

善導大師在《觀經》釋「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文句時,云:「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總結了整個淨土宗的真諦。定散二善迴願之「要門」是方便,導向釋尊教化的行者迴轉、轉入、過渡、歸入彌陀教化的真實「弘願」而得生淨土。如此來看,認為善導大師提出「要門」與「弘願」的概念,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達,亦無可厚非!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