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作為報佛,怎樣在極樂報土,以報法度化眾生?

網上圖片

引《阿彌陀經》釋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名號之涵義

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經》,在未勸化眾生發願求生西方極樂國土之前,先明言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名號之內涵和意義,其作用和功能等。經文如下: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續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經文詞簡意賅,說明阿彌陀佛的果德,先是光明無量,後是壽命無量,名副其實。回應之前一句:「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以「無量壽」之報身理體,及「無量光」之報身智用,即以報身佛法力,說法度脫眾生,全是阿彌陀佛在極樂國土願力所成,詳見上文

引善導大師在《法事讚》的「讚果德光壽偈」釋報法度生

「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在《法事讚》,以一首「讚果德光壽偈」,詳釋這段「彌陀名義」的經文,清晰地表述阿彌陀佛怎樣以報身在極樂報土,以報法度化眾生,令人讀後心開意解,精神為了一振。偈文如下:

願往生  願往生

果得涅槃常住世  壽命延長難可量

千劫萬劫恆沙劫  兆載永劫亦無央

一坐無移亦不動  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  巍巍獨坐度眾生

十方凡聖專心向  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會  身色壽命盡皆平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善導大師先讚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與《阿彌陀經》的先後表述方法略有不同,因為報佛的定義一般是「報身常住,永無生滅」,故善導大師先讚阿彌陀佛的壽命,是「果得涅槃常住世,壽命延長難可量」,確定他的位格是「報佛」,有別於在娑婆化土成「化佛」的釋迦牟尼佛。

「千劫萬劫恆沙劫,兆載永劫亦無央」,這四句話有四個「劫」,代表有「延續性」,讓身處「有量」世界的我等凡夫,較容易理解、信受「無量」壽命的涵義。彌陀名號有兩重意義,說明光明離不開壽命,壽命當中散發出光明;光和壽實是彌陀名號的一體兩面,分不開的。

念佛往生一法,阿彌陀佛顯為主,十方諸佛隱為伴

接下來兩句「一坐無移亦不動,徹窮後際放身光」,是讚歎阿彌陀佛無量光明之德,釋經文的「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謂「一坐」正是指阿彌陀佛的真身(實相身、法界身) ,是光明智相遍照,充滿整個法界,不偏不倚,「正坐」無移,毫不動搖。

善導大師說「徹窮後際放身光」,示意阿彌陀佛作為報身佛,「無移不動」的理體釋放出無量光明,是報身佛的智用。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發揮「與念佛眾生結緣」的自然力用,及「攝取念佛眾生而不捨」的自然功能,令願往生者易得往生。

接下來兩句「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前句形容報佛的真身的金色光明,如《觀經》的第九真身觀言:「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至於「巍巍獨坐度眾生」,指阿彌陀佛獨尊,是諸佛之王,如善導大師言「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十方諸佛所度,也就是阿彌陀佛所度的。然而,念佛往生的一法,是阿彌陀佛成佛的本願,阿彌陀佛顯為主佛,而十方諸佛則隱為次之。

這種佛與佛之間的主次、顯隱關係,目的只是為了令「十方凡聖專心向」。如果對凡夫說「諸佛平等」、或「佛佛道同」,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專一、安心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達不到明信佛智、乘佛願力、仗佛功德的最佳效果,及未能發揮名號的至高之自然功能。

阿彌陀佛的果德光壽,盡顯在「分身遣化」之報佛功德

作為報佛,阿彌陀佛怎麼救度我等眾生呢?就是「分身遣化往相迎」。你只要專心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時「光明攝化」,派遣化佛來迎接我們 (實是無移不動,不來而來),攝取我們!阿彌陀佛的果德光壽,盡顯在「分身遣化」之報。

隨後兩句偈「一念乘空入佛會,身色壽命盡皆平」,說明報法高妙之處,報佛不但身具「不動遍至」之德,而且心也具「一念遍至」之德。十方凡聖只要專心向佛,一旦往生,皆是阿鞞跋致,即可從「空性」入佛會,不用乘其他的物,沒有任何障礙,即是乘正覺之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偈言這個「空」,不是天空,而且虛空。極樂是無為涅槃界,眾生生者皆證得無為法性身,所謂「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自然是「身色壽命盡皆平」,大家的的壽命、身色、相好都一樣,跟佛平等,利益殊勝無比!整首偈一氣呵成,明言阿彌陀佛怎樣說法(報法)度生。

最後,引用善導大師的一對「凡夫入報」答問作結,如下: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以三十一首偈釋《阿彌陀經》,全部以「願往生,願往生」開始,又以「眾等迴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終結,反映大師深明諸佛意願,唯望讀此《阿彌陀經》的有緣人,誓生淨土為荷!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