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篇文章已提及過,整部《阿彌陀經》前三分二的內容,都是釋迦牟尼佛要點出極樂國土有多好佛陀就是要以極樂淨土的勝妙之處,來吸引我們求生淨土。所謂的三分二就是由「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這問題作為引子,一直到「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當中佛陀形容的「勝妙之處」共有13點,而且亦可將這13點分為「國主莊嚴」、「眾生莊嚴」、「國土莊嚴「和「法莊嚴」等四大類。
當中的「常作」,顯示整天不斷。在古印度的概念,將晝夜各分初、中、後三時,故一晝夜合名六時。但極樂世界本來整天皆有光明,不需憑日月光來分白天或黑夜,而是用蓮花開為白天,蓮花合為晚上。
在極樂國土之中,不需要用MP3播放器,音樂便會自然敷演,用來供養阿彌陀佛和諸聖眾。而且是整日無有間斷地自然敷奏。亦正如《佛說觀無量壽經》所記述:「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僧。」是故可知這些自然而出的音樂優雅柔和,又能啟發國中眾生的道心。而且,雨天曼陀羅華,亦無間斷。
當中的「常作」,顯示整天不斷。在古印度的概念,將晝夜各分初、中、後三時,故一晝夜合名六時。但極樂世界本來整天皆有光明,不需憑日月光來分白天或黑夜,而是用蓮花開為白天,蓮花合為晚上。
在極樂國土之中,不需要用MP3播放器,音樂便會自然敷演,用來供養阿彌陀佛和諸聖眾。而且是整日無有間斷地自然敷奏。亦正如《佛說觀無量壽經》所記述:「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僧。」是故可知這些自然而出的音樂優雅柔和,又能啟發國中眾生的道心。而且,雨天曼陀羅華,亦無間斷。
由於天花是晝夜六時無有間斷地從天而下,因此極樂國土的眾生,常常會於清晨,用他們自己衣服之前衿或衣袖,來盛滿眾多妙花,拿去他方佛的國土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到了午餐的時間,便以神足通回到極樂國土用餐,餐後散步,心中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正念。
在極樂國中常常有品種眾多,並能說妙法的雀鳥,在國中演說三十七道品[1]等妙法。有一說指「等法」二字是除了三十七道品,更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六度波羅蜜;及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之四攝法;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極樂淨土的眾生,因為聽了這些由阿彌陀佛願力、佛力所化之雀鳥所宣揚之佛法,因此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正如《佛說觀無量壽經》言:「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
法身佛的佛壽,因同於法界,故無始無終;但極樂國土及國中的阿彌陀佛是依阿彌陀佛在因的四十八願而有,故為報土、報身,故有始無終。
然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中,第十三願是:「設我得佛,壽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又第十五願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不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所以極樂國土,不但教主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即使是生彼國土的眾生,不管是聖是凡,壽命亦悉皆無量。故經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不可思議功德
釋迦如來為了令眾生發願得生極樂國土,故在《佛說阿彌陀經》的前半部份說明極樂國土的「國主莊嚴」、「眾生莊嚴」、「國土莊嚴」和「法莊嚴」之殊勝,來吸引眾生求生極樂淨土。而且,佛陀介紹過以上13點勝妙之處之後,又表達了他對極樂淨土的高度評價和推崇,他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並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而且,佛陀又在《阿彌陀經》的下半部份指出他與十方恆河沙數諸佛一樣,都在讚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及極樂國土之殊勝,而且「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故筆者認為《佛說阿彌陀經》是宣揚極樂淨土和吸引眾生往生彼國的「最佳宣傳品」。
(待續)
[1] 五根、五力:謂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根能生長,由五根而生長五力。由信根除疑,謂之信力;進根止怠,謂之進力;念根破邪,謂之念力;定根止息散亂,謂之定力;慧根能斷惑,謂之慧力。
七菩提分:梵語菩提,譯名覺道,故七菩提,亦名七覺支,或七覺分。
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由於七覺分,捨邪歸正,進修佛學,故能進入八種正確之道。
四念處: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四正勤:已生之惡能令速斷,未生之惡令不生;未生之善法令生長,已生之善法令增長。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進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
[2] 不退轉有四:
1) 念不退:念佛之人,由事相一心不亂,進入理性一心不亂,破無明,顯佛性。
2) 行不退:念佛之人,不但斷見思煩惱,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更能進而回小向大,從空出假,涉俗利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生實報土,分證常寂光,不退菩薩為伴侶,是行不退。
3) 位不退: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土,即使下品下生,亦可永離退墮之緣,直至華開見佛,念念求成佛道,是念不退;常聞佛法,樂修大乘,便證行不退;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是位不退。
4) 畢竟不退:指普通一般眾生,不管是有心或無心,無論是一心或是散亂心,但能一稱彌陀聖號,或一念他方佛名,皆是成佛的真因,甚或但聞他人稱念佛號,亦種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